中国储能网讯:8月25日,在天高云谈、碧波荡漾的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水库北侧库区,备受关注的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这项东北地区迄今1次性建设的装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在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建设中,西北电建建设者针对“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重点,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环境保证体系,全面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过程控制,为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的全容量并网发电做出了重要贡献。
越陌度阡 追梦无悔
大河奔涌,岁月如歌。地处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南濒黄海的辽宁省庄河市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其海岸线长达285公里。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华民族就在此生息繁衍。这里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日照2415.6小时,日照率达到56%,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洋型气候特点明显。利用庄河丰富而充沛的太阳能资源建设的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是当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总投资8.3亿元,总装机容量11.8272万千瓦,采取“分区发电、集中上网”的模式,年设计发电量1.3亿千瓦时,与普通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10.4万吨、3137.48吨和1562.78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是在水库水面上方设置光伏方阵,光伏方阵下方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产业的新模式,实现了渔业发展与光伏发电的相结合。在该项工程建设中,西北电建建设者承建的B标段的装机容量为2.3654万千瓦,累计16个光伏发电方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月15日,西北电建建设者打下了B标段的第1根光伏支架的管桩,使B标段全面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管桩是保证“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稳定运行的基础。据统计资料显示,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B标段累计管桩1.082万根,其中直径为0.3米,长度分别是8米和9米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3162根和3594根;直径为0.4米、长度10米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3936根;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的基础管桩128根,管桩总长度超过8.7万米,而且按照工期计划,还要确保6月30日以前,至少6个光伏方阵实现并网发电。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施工环境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巨大压力下,西北电建建设者展开了管桩施工的“攻坚战”。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性和施工图纸中设定的光伏方阵的布置方案,实地勘察,反复论证,确定多种可行性的打桩方案,然后依据试桩结果,确定最终的打桩方案;并且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着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快速施工的局面。他们按照场区“深水区、浅水区和陆地”的3种地质地貌,合理组织打桩机械种类型号的施工计划,陆续投入4台垂击打桩机、4台多频震动压桩和两台引孔机。在打桩中,施工人员按照“重锤轻击”的方法,将编号对应的管桩与桩位对中、调直,再在距离管桩 5 米以外的垂直方向,架设两台经纬仪,检测、控制桩身垂直度;在确认桩帽、桩身与桩位的中心线相互吻合,桩身入土较深且稳定后,打桩机再用标准落距进行打桩,直至组立的管桩达到设计的质量标准。在土质松软、水量较大的区域,施工人员采用钻孔机,2次处理管桩桩位,保证了管桩的入土深度、高度和垂直度。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优化施工组合,精细施工环节,使打桩的数量由最初每天打桩100多根提高到300多根直至500多根,并且创造了1天打桩1000根的记录,为光伏支架的安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流击水 行稳致远
群山含黛,彩云飞扬。光伏支架是光伏发电工程中重要的配套设施。而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B标段的1902套光伏支架,分别安装在组立在“深水区、浅水区和陆地”3种不同地质地貌的管桩顶部,不期而至的风雨天气,使安全风险急剧增加。为确保光伏支架安装的安全进行,西北电建建设者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管理理念贯穿在光伏支架安装的自始至终,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定期进行“运输道路、脚手架、施工机械”等领域的安全大检查,不定期开展安全再教育,合理预控危险点、危险源,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风险。在汛期来临之前,设立防汛领导小组,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层层落实防汛、防雨、防潮措施,备齐、备足篷布、抽水泵、雨具等防汛物资;设置专用电话,每天24小时值班,保证防汛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认真检查、测试电动工具、漏电保护装置和起重机等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机械性能;参与光伏支架安装的施工人员,通过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和3级安全理论考试,并且熟悉光伏支架安装的安全规定和安全措施,再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发放安全帽、安全带、胶鞋等安全防护用品,然后进入光伏支架安装区域;他们按照光伏支架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和安装的工序、工艺,清理光伏支架组件表层的水泥、污物;在确定光伏支架组件钢材无扭曲、无锈蚀、无损伤,镀锌层完整,方钢平直度全部符合标准,再根据《光伏支架安装作业指导书》中设计的光伏支架的尺寸和工序、工艺,采用现场组装的方式,用专用螺栓连接支架组件,组装光伏支架;经过质量校验,成套的光伏支架的抱箍、立柱、斜撑和斜梁的位置和尺寸全部满足质量要求后,使用专用螺栓将光伏支架架设在管桩顶部,然后按照设计的倾角,调整、固定光伏支架,每个列阵的光伏支架朝向一致,立柱、斜梁、檩条各在1个平面内,使安装就位的光伏支架达到“横平竖直、牢固可靠、平整美观”的效果;最后通过扁钢引入接地线,将光伏支架有效接地。一系列科学而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措施,杜绝了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光伏支架安装的顺利进行。
针对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B标段建设的实际需要,西北电建建设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按照PDCA循环运行模式,积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造了安全、健康、和谐的施工氛围,实现了B标段建设“零事故”的安全管理责任目标。
秋水共长 层林尽染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按照工程总体组织设计方案,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B标段的每块光伏板以36度的倾角固定安装,240个22块280瓦光伏组件串联,配套安装逆变器、汇流器和箱式变压器,组成1个光伏方阵。每个光伏方阵的电缆接线将逆变器中输出的315伏的电压,由箱式变压器升至35千伏,经过35千伏电缆集电线路并联,再通过高压开关柜接入35千伏配电室的35千伏母线,最终由220千伏升压站汇入辽宁电网220千伏栗子房变电站。而光伏板安装是决定工程运行的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长1.65米、宽0.99米的光伏板属于易碎物品,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任何外力的冲击、振动或横置重压,都有可能影响光伏板的性能。光伏板安装中,西北电建建设者以“工程整体达标投产,争创优质工程,阶段性检验一次性通过率100%”的工程建设质量总目标为出发点,始终把光伏板安装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将质量标准落实在每道工序和每个环节,把质量目标量化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工种,上道工序通过3级质量验收,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整箱光伏板运输至施工现场,他们会同业主、监理等人员开箱验收,按照供货清单,核查生产厂家的有关光伏板的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说明书,光伏板的型号、规格、数量,箱内光伏板的钢化玻璃、背板、铝合金框架,组件、附件、备件;在阳光下,测量光伏板的开路电压、输出端与标识,“三检”合格后,按照两人1组的方法,轻搬轻放,竖向搬运光伏电池板;依据施工图纸中确定的光伏板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自上而下,先安装光伏支架上排的光伏板,再安装光伏支架下排的光伏板;在校核已安装在光伏支架上下两排的光伏板的尺寸、水平度、对角线方正达到设计标准后,采用4个压块,紧固每块光伏板与支架横梁,然后将两根放线绳分别系在光伏支架的上下两端,并将其绷紧,再以线绳为基准,采用两个压块紧固光伏支架中间的光伏板,使压块螺栓片的“牙齿”与支架横梁“C”型钢卷边槽平稳咬合,结合紧密,受力均匀,固定螺栓的力矩值符合产品设计数值,光伏板之间间隙均匀,边线一致。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动态管理,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质量管理格局,使B标段的8.448万块光伏板安装质量的合格率达到100%。
经过西北电建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苦鏖战,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B标段不断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6月25日,首个光伏方阵的并网发电,6月28日,6个方阵先后并网发电,8月24日,16个光伏方阵全面并网发电,为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永记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B标段建设的130个日日夜夜里,西北电建建设者怀揣着“以电报国”的梦想,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16个光伏方阵的1.082万根管桩、1902套光伏支架、8.448万块光伏板、256个汇流箱、16台逆变器和16台箱式变压器的施工任务,为庄河打造“国家智慧能源示范城市”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