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8月29日,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汽车宣布成立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eGT),以便在中国共同开发和销售电动汽车。这可是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第二个大型跨国车企在华专门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
在此之前,福特已经宣布,与众泰汽车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拟建新合资公司,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采用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合资双方将各持50%股份。
为什么跨国车企突然之间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那么高,接二连三成立新的合资项目?
关键还是政策,就是即将要实施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双积分”政策。
政策的效果,就是那么直接。
就如去年购置税减半政策一样,让市场瞬时活跃起来。现在是政策还没正式发布,车企便已经早早行动起来,避免在未来竞争中落伍。
大众、雷诺日产以及福特三家巨头已经启动了新能源合资项目,按照投产时间,也就是2019年左右开始逐步释放产能。跨国车企不管出自什么目的,无论是为了应付政策,还是真的要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系列动作对新能源汽车整体而言都是一种利好。
这一系列动作如果说会对谁造成较大影响,那就是前期准备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互联网汽车企业,对它们似乎只有利空。
在此之前,难以意料到扶持力度如此之快,也没有人预料到跨国车企的动作会如此之快。可以想象,跨国车企进入市场之后,格局会如何演变?
毋庸置疑,对于前两年春风得益的互联网汽车企业们来说,留给他们时间已经不多。以eGT为例,开发车型在技术上使用了雷诺日产联盟A级SUV平台上,由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联合开发,并将充分利用雷诺日产联盟全球领先的EV技术和经济型车型的设计经验,以及东风的富有竞争力的制造成本和采购渠道。
而现实情况下,互联网汽车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布局,最为关键的新能源汽车牌照还没有拿到,生产资质无从谈起,未来如何与这些跨国巨头竞争?
从产品布局层面而言,早期的自主品牌已经将A0级车市场吃透,譬如江淮、北汽、奇瑞等等;在中级车层面,如今广汽已经高调进入,上汽也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在高端品牌层面,宝马、奔驰甚至特斯拉已经形成先发优势。
因此,在政策的刺激下,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对互联网汽车企业更多是利空,令其战略准备期大大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