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纪实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发布时间:2017-08-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而传统能源结构面临萎缩,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抢抓历史机遇,不等不靠,积极在新能源领域谋求转型之路,并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逐步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根据该公司规划,2017年葛洲坝电力公司将争取实现新能源500万千瓦装机规模,到2019年实现2000万千瓦运营规模,完成运营业务营业收入近200亿元。

摒弃“过小日子”观念 “试水”新能源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过1.1亿千瓦,发电量年均增速分别到达30%和219%,持续领跑全球。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重点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中国能源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

面对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葛洲坝电力公司顺势而为,在传统电网工程市场逐渐萎缩的困境中,嗅到了新能源市场的重大商机,抢抓机遇、不断深耕,实现了新能源市场份额与承建项目数量的快速增长,走出了一条面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发展之路。

为此,葛洲坝电力公司首次提出了必须彻底摒弃“过小日子”的旧观念,提出要争先进位,成为对葛洲坝集团有规模、有贡献的重要子企业。

但是,规模从哪里来?作为曾经以电网工程施工和水电站施工供电为主的专业企业,面对电网建设投资特别是超高压电网建设投资逐年回落,大型电网项目和水电项目不断减少,竞争日趋激烈的严酷现实,葛洲坝电力公司持续生存都面临问题,更不用说实现规模增长。

为此,葛洲坝电力公司必须寻求新的专业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时各个专业领域的认真分析,该公司认为,随着国家促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新能源市场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这种机遇与葛洲坝电力公司的业务特点和资源条件相契合,是通过努力完全够得着、抓得住的。

随后,该公司开始“试水”新能源产业。在体制机制、资源调配、市场布局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前,该公司产业转型战略初见成效,为全力开拓新能源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能源不是烫手山芋 是巨大的“蛋糕”然而,就在葛洲坝电力公司准备在新能源领域大干一番的时候,市场却无情的泼了一瓢“冷水”。

其时,新能源产业作为中国刚刚兴起的产业,多数新能源项目业主在自有资金不足、信贷资金又严格受限情况下,开始普遍采用各种手段,把资金压力和成本风险向施工企业进行大量转移。

同时,该公司大大小小几十个风电项目一起施工,暴露出了现场组织能力、资源调配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时间,该公司的新能源项目成了“到处冒烟、四面起火”的烫手山芋。

面对种种不利情况,新能源项目“干不干”与“怎么干”,成为一道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时结算工作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更加复杂,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于新能源产业风险的集中爆发。”葛洲坝电力公司总经理姚卫星对当时新能源业务出现的问题仍记忆犹新。

2011年,葛洲坝电力公司首次就新能源产业问题展开密集的专题讨论与研究。各方面汇总信息显示:风电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一大批大型风电场等待建设,每年投资额超过3000个亿,这是该公司所有专业领域中最大、最有可能争取的市场。而且随着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金融、财政对新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发电成本逐步降低,业主的项目资金来源将会逐步改善。只要自己苦练内功、管好项目、控好成本,完全能够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丰收。

显然,新能源产业不是“烫手山芋”,而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

由此,葛洲坝电力公司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新能源产业仍是发展重点的战略判断,确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总体要求。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新能源项目“三低”(即门槛低、标价低、利润低)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明确了“以我为主,选择实施,智慧应对,利益至上”的基本思路。

这些判断和决策迅速定纷止争、拨清迷雾,进一步统一了干群思想、凝聚了全员意志,为抢抓新能源、干好新能源,持续做大新能源规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事实证明,正是对新能源市场的全力开拓,使该公司得以在送变电产业份额急速下降的同时,仍然保持了经营规模的较快增长,稳固了当时生产经营的整体形势。

抢占发展制高点 成为新能源市场重要一极

传统新能源项目体量不大、工期很短,具有典型的短、平、快特点,对企业履约压力非常大。据统计,葛洲坝电力公司在2013年新能源项目数量就达到了83个,而规模也只有10亿左右,可见依靠传统新能源项目继续做大规模已经出现了瓶颈。

新能源之路似乎越走越窄,未来路在何方,又成为了葛洲坝电力公司干部职工亟须解决的新问题。

2013年,葛洲坝集团《指导意见》出台,葛洲坝集团发展驶入快车道,同时也为葛洲坝电力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加快商业模式创新,用新模式获取新能源EPC项目。

当历史性机遇摆在面前时,谁抢先一步,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

葛洲坝电力公司针对新能源领域投资主体与合作方式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敏锐把握作为央企与社会资源实现合作的利益交集,主动寻求与国内相关基金、保险、券商、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积极搭建项目投资平台,通过“EPC+N”方式,即以承接EPC项目为前提,根据项目投资商需求为其寻找融资通道、设备供应通道、项目收购方、项目运维方的一种项目开发模式,实现了新能源项目签约的爆发式增长:2016年新能源签约额73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实现新能源签约45亿,继续位居同行业企业前列,该公司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

业务升级“再出发”  闯出新能源运营新天地

企业发展未有穷期,但一个产业的增长空间始终是有限的。葛洲坝电力公司并没有被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的规模冲昏头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新能源投资从高峰回落,其施工业务必然快速萎缩。因此如何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就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命运、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命题。

历史再一次把葛洲坝电力公司发展推到了关键节点上。

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该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运营市场。

据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内并网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1.1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将超过1000亿千瓦时。

而与此形成对应的是,许多新能源投资企业尤其是光伏投资企业,都急于回收电站的投资及收益,但是普遍存在电站管理水平不高,收益很难得到保障的问题。葛洲坝电力公司捕捉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在业界首次提出了租赁运营模式,即通过一系列交易结构设计,对电站资产进行租赁运营,实现发电收入进入公司财务报表,做大运营业务规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符合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是葛洲坝电力公司切入新能源运营市场的重要手段。

在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后,该公司开始重新调整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内蒙古通辽、河南洛河、湖北黄梅等一批新能源运营项目相继落地,截至目前,葛洲坝电力公司已经运营的新能源电站规模近百万千瓦。同时,协鑫、尚德、振发等一批大型新能源投资企业找上门,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愿意先拿出项目先行先试。葛洲坝电力公司转型发展初露曙光。

“抢抓新能源运营市场手中就须有过硬的管理手段。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运营业务的管理与技术体系,通过集中监控、分区管理、统一调度,提高电站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形成公司运营业务核心竞争力。”葛洲坝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瞿峰对运营业务发展充满期望。

根据葛洲坝电力公司发展规划,2017年葛洲坝电力公司将争取实现500万千瓦装机规模,到2019年实现2000万千瓦装机的运营规模,完成运营业务营业收入近200亿元。

“从装机规模来看,这相当于为葛洲坝集团建造一座三峡电站。”在谈到运营业务前景时,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电力公司董事长龚祖春信心十足,“这是葛洲坝电力公司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实现产业升级的最好机遇,也是我们这一届班子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东方风来满眼春。历经市场洗礼的葛洲坝电力人,正借助新能源发展的疾风劲势,乘势而上,向着“做中国最大新能源运营商”战略愿景披荆斩棘、阔步前行。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