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面对补贴退潮 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应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四川现状

产业政策完善,助力项目加速布局

从全国来看,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并不算早,但发展迅速。

2013年至2014年,新能源汽车在全国40个城市遍地开花,推广城市名单初现“四川身影”,成都和泸州先后入选。

2014年下半年,四川省提出重点发展“双五”产业,新能源汽车被列入我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支持。自此,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5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从应用和生产两端出发实施研发创新工程,并提出将在2020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将产值瞄准至“千亿级”;今年2月,我省发布《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随着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落地,我省在该领域吸引了不少投资。以珠海银隆为例,去年8月,珠海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将重点建设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专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这已是双方年内的第二次“握手”,就在此前3个月,珠海银隆总投资约30亿元的生产制造基地,落户成都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

珠海银隆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在川加速布局的关键: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完备,项目协调推进能力强;依托“蓉欧+”通道优势,外向型强;项目落地的天府新区,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地,空间广阔。

产业前瞻

补贴整体退潮,倒逼新能源产业自我变革

正在崛起的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全行业的共同问题——政府补贴整体“退潮”,企业进入市场搏杀,将何去何从?

据国家发布的《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 2016 年基础上下降40%。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补贴退潮,将倒逼四川省新能源产业的自我变革。

在技术创新上,一些企业或引入“互联网+”进行智能互联,或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例如,吉利集团在纯电动轻卡上配置车联网系统,通过手机查阅车辆满载率等,降低运送成本和返空率;成都雅骏则自主研发生产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核心技术的支撑让其在物流领域站稳脚跟。

此外,一些企业聚焦研发特定车种。比如,新筑通工着力开发纯电动城市物流车、纯电动快充城市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等车种,今年10月,还将瞄准新能源机场摆渡车领域;而野马汽车则覆盖乘用车、专用车和客车3类车种,并将于2019年推出市场价10万元的A0级小型车。

“目前,我省仍面临着缺乏产业链协同创新、缺乏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充电电费不统一等问题。”上述负责人介绍,未来,我省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内容将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