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访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佘海峰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见习记者 简悦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盛”)在光伏分布式方面的主要的优势有哪些?今年,中盛在分布式方面有什么规划?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佘海峰:中盛有三方面优势,第一,在系统集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中盛凭借在欧洲和其他海外国家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可以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借鉴和发展;第二,中盛是行业内少数从开发端一直做到电站EPC、运维和资产运营的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三,中盛可以给客户提供更优的度电成本的太阳能发电。预计今年,中盛在中国分布式项目将累计交付1吉瓦。
中国电力报:中盛如何发展国内的太阳能分布式市场?
佘海峰:从2015年,中盛开始布局中国的分布式市场。中盛计划从分布式开发入手,实现用电、送电和配电等整个周期的管理,从小规模微网逐步扩大到一个区域的能源互联网。中盛在着力打造中盛能源全球电站运营平台。这个大平台有几家载体,其中包括运营平台,因为中盛的项目辐射范围很广,中盛想逐步把国内和国外的电站通过这个运营平台管理起来,这个平台从去年一直到现在,目的是实现一个全球性覆盖区域最广的平台。第二个载体是进行项目开发的平台,在项目端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三个载体是正在开发的项目的资产管理平台。第四个平台是中盛在近期将与科技公司共同开发智能微网平台。
其中智能微网主要就针对分布式,针对中国市场特色重新打造,比如就地消纳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学校区,通过光伏发电,打造一套智能的测试系统,通过判断太阳能发电的容量,还有用户的用电负荷,合理分配建筑的消耗用智能管理代替人为控制来解决就地消纳的问题。目前该平台正在组织实施方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第一个试验小区将投入使用。
中国电力报:从您的经验和技术来看,现在的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的态度是什么?
佘海峰:像光伏电站这种固定收益的资产在中国资本市场非常受欢迎。据统计,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其中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发布了不同类型的公告,都是跟新能源有关系,要么准备进入,要么就是已经在参与或投资光伏项目。
中国电力报:我国有很多优秀的设备企业,但光伏电站的系统效率不高,您认为问题在哪?
佘海峰:我国光伏发电前几年是一个粗放和简单粗暴管理模式,没有做到精细化。从太阳光转为电以后,光伏发电要经历一个经营的环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效率。
中盛的电站解决方案从各个源头精细化入手,寻求整个光伏系统效率的最佳平衡点,而不是单一依靠某些设备。
而现在是精细化发展时代。经过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发展阶段,那么接下来一定要精细化,否则的话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精细化管理这一块,中盛结合原生管理平台、专业的人员、系统培训计划、运营创新、智能信息创新等各种的手段,来保证电站持续健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