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我国光伏行业未来将把推动技术进步放在首位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7-05-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国,我国光伏行业未来将把扩大规模放到次要位置,着力推动技术进步、降本增效。同时,要补齐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短板,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和市场规模,研制适合分布式市场的光伏产品,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安全环保、发电收益高的优势

 

近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光伏盛会SNEC第十一届(2017)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展会上,在争相发布新品之余,“分布式”成为各大厂商频频提起的词汇。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在经历去年的大幅增长后,分布式光伏即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进入集中式和分布式发电全面发展阶段的中国光伏之路将越走越宽。

 

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4.54吉瓦,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如果说‘十二五’最主要任务是扩大规模,‘十三五’期间扩大规模会放到次要位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调研员邢翼腾透露,下一步最主要是推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扩大多元化应用,降本增效,充分发挥国家补贴的作用。

 

在国家大力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单晶技术凭借较高的发电效率逐渐受到厂商热捧。本次展会上,保利协鑫发布了新一代铸锭单晶G3硅片产品,该产品基于保利协鑫最新的整锭全单晶技术平台,批量生产的整锭单晶硅片G3在常规工艺下的电池转换效率可达19.52%,具有“高产能、高效率、低成本、低光衰”等多重优势。

 

隆基股份也发布了名为Hi-MO2的单晶产品,该产品具有高功率、高发电量等亮点,该电池正面发电效率超过21%;同时,背面采用了玻璃封装,实现了双面受光、双面发电,背面可带来最高25%的发电量增益,可为电站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

 

此前主要生产制造高效多晶组件的晶科能源,本次展会也推出了市场上功率最高的PERC高效单晶组件,其N型双面组件通过背面吸收反射和散射光增益,实际发电效率可提升10%至30%。

 

在单晶产品频频发力的同时,一些厂商也在不断创新多晶产品的效能。“当前,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仍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但高效及超高效产能始终十分稀缺。”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为了缓解市场对高效光伏产品的需求,晋能科技不断提升多晶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今年三季度有望批量产出280W组件。随着金刚线技术的普遍应用,多晶成本将进一步下降5%至8%。

 

分布式光伏前景广阔

 

自我国正式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集中和分布式光伏两个市场同步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分布式光伏发展严重滞后。直到去年,这一市场格局开始出现改观。数据显示,去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比2015年增长了200%。

 

“目前中国光伏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布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说,新增市场重心从西部地区快速转移到了中东部地区,从地面电站转向分布式,特别是去年8月份以后分布式项目每月的并网量几乎占总项目并网量的50%左右。

 

《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要达6000万千瓦以上,2016年底分布式累计装机仅为1032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4年中,分布式光伏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千瓦的市场规模。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还拥有国家20年的补贴支持,在集中式电站电价不断下调和弃光限电的情况下,分布式优势明显。

 

基于此,在今年SNEC展会上,厂家纷纷推出适合分布式市场的光伏产品。晶科能源提出了超高可靠性的概念,新推出的6款新组件产品高效、耐用、外形美观,可应用于屋顶、围栏、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农业大棚顶等建筑一体化和分布式发电系统。“高效的特性尤其使得新产品更适用于分布式电站。”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说。

 

隆基股份也发布了名为Hi-MO2的单晶产品,该产品具有高功率、高发电量等亮点,该电池正面发电效率超过21%;同时,背面采用了玻璃封装,实现了双面受光、双面发电,背面可带来最高25%的发电量增益,可为电站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

 

此前主要生产制造高效多晶组件的晶科能源,本次展会也推出了市场上功率最高的PERC高效单晶组件,其N型双面组件通过背面吸收反射和散射光增益,实际发电效率可提升10%至30%。

 

在单晶产品频频发力的同时,一些厂商也在不断创新多晶产品的效能。“当前,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仍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但高效及超高效产能始终十分稀缺。”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为了缓解市场对高效光伏产品的需求,晋能科技不断提升多晶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今年三季度有望批量产出280W组件。随着金刚线技术的普遍应用,多晶成本将进一步下降5%至8%。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行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