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为“一带一路”创造更多的绿水青山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发布时间:2017-07-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底,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将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召开。沙漠绿洲将再次迎来各国政要、学者、企业家,国际治沙合作、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除贫困等全球性问题将在这里掀起新一轮讨论。“绿色‘一带一路’,分享沙漠经济”的主题,深切表达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和“绿色丝绸之路”倡议的落实。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2007年创办,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机制性大型涉外论坛。和一般性的交流合作论坛不太一样,其背后有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30年的治沙经验和绿色发展模式支撑。30年间,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治沙6000多平方公里,带领10万沙区群众脱贫,“唤回”了降水量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绿色经济产业链,在北中国地图上连片的黄色中硬生生地拓展出了一片绿洲,提炼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沙漠治理经验。

这是田园牧歌中的创新经济、现代社会中的天人相亲。库布其取得的巨大成果,再次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深远意义;其所产生的具有可分享性和实操性的经验,为全球沙漠治理带来了鲜活的中国方案。

如人们所见,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发展观上的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出发,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正在推动实现中国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双重改变、制度建设和价值共识的彼此推进、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相砥砺。其中一系列关键论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有着鲜明的实践品质和现实指向。

在内蒙古库布其,亿利集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同当地十几万农牧民一道治沙30年,以绿色经济赢得了巨大发展红利、以生态治理极大地推动了精准扶贫的落地;在河北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接力创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不仅每年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价值超过百亿元的生态服务,而且给林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贵州黔西南州,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等发展模式开辟了一条石漠化治理与造血式扶贫共同推进的新路。这些华夏大地上的传奇,真切地展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济共赢、民生建设与生态治理同频共振,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供了鲜活的注脚、时代的传记。

作为中国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正在通过具体样板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的经验。目前,联合国已在库布其设立“‘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正在向全球荒漠化国家和地区推广库布其经验,以期为“一带一路”创造更多的绿水青山。绿色“一带一路”的推进,再次表达了这样的道理:成功的生态治理,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也是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是输出中国价值、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生态兴则文明兴。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技支撑,系统化、规模化地治理沙漠,让人们看到了全新的库布其:牛羊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悠闲地吃着草,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浩瀚的星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有机种植的蔬果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沙漠”这个词已经被治沙人重新定义。在中国,还有许多这样的土地呼唤着实干者赋予新的意义。

分享到:

关键字: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一带一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