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还未公布,但2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972辆和17596辆,同比分别增长15.5%、30.3%。这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一场转型升级、争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
十堰是闻名遐迩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在这场汽车产业革命中,我市车企不甘落后,紧盯产业政策,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电动物流车旺销
6日,记者在龙门工业园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纯电动物流车生产线现场看到,在工人师傅们的忙碌中,一辆辆纯电动物流车陆续下线。
在这条总装线隔壁的偌大厂房里,该公司生产的多种新能源样车迎接着许多慕名参观的客人。
该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新能源专用车底盘及新能源专用车的定点生产企业,是东风汽车公司中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之一。作为新能源专用车的领跑者,该公司与深圳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合作,相继开发了3吨位至20吨位系列纯电动物流车、纯电动冷藏车、纯电动多功能抑尘车、纯电动乘用车、大功率移动补能车等40多个品种的纯电动专用车。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该公司的纯电动城市物流车产销量迅速跃居全国首位。去年销售新能源整车11923辆,产值达30亿元。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产销新能源汽车3000辆,实现产值近10亿元。预计今年产销纯电动新能源汽车2万辆,实现产值100亿元。
东风“超龙”布局新产品
与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一墙之隔的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正在根据工信部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第三批推广目录,研发布局今年的新产品。
因新目录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最高时速、电池密度、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该公司的产品研发团队决心将东风“超龙”品牌打得更响,今年已研发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校车和新能源城乡客车等10多个品种,并积极开展军车、特种专用车等业务,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成为中国客车制造企业前三强。
去年,该公司订单式产销新能源客车400多辆,产值过亿元;今年,计划产销500至800辆。
“虽然我们的新能源客车产销量不大,但我们去年投放市场的产品已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为我们开拓更大的市场奠定了基础。”该公司销售副总经理许斌说,去年销往云南保山市的20台新能源公交车,因“短小精悍”,被用户称为跑街串巷的“小蜜蜂”。今年,该市还计划订购这样一批新能源公交车。
沃特玛电池扩能
新能源汽车的旺销,使得电池需求量与日俱增。
沃特玛电池十堰工厂内一派繁忙,生产线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中走在前列。
2013年,该公司组建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充电设备等核心零部件企业组成的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16年6月,沃特玛集团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投产,日产电池40万只,当年实现产值11亿元,上缴税收1300万元。今年一季度,该厂生产电池3000台套,实现产值5亿元。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沃特玛总部要求十堰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新增3条生产线,日产电池提高到70万只,年产值力争达到48亿元。
世纪中远签约
3月30日,一条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消息又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天,十堰与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湖北世纪中远车辆有限公司、沃特玛联盟(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这些合作协议的签订,不仅让世纪中远公司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还为十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育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世纪中远与沃特玛公司共同研发试制了新能源样车,生产线改造升级基本完成,预计本月下旬就可实现量产,预计全年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1万台以上,实现产值25亿元。
“三环”寻求伙伴
又是一个与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关的好消息。
4月9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与三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十堰举行会谈,就携手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磋商。
三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是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三环集团公司下一步发展重点关注的领域;沃特玛创新联盟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实力,是三环集团公司理想的合作伙伴。他表示,集团将全力推进合作事宜,力争新车型早日投产上市,为十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李瑶对与三环集团公司开展合作充满期待。他表示,沃特玛创新联盟将充分发挥研发、设计、大数据运营等优势,与十堰携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尽快在十堰落户,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在轻卡、客车领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中重卡发展,同时携手谋划新能源乘用车合作项目,合力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十堰新的经济增长极。
东风小康蓄势待发
刚下线的纯电动城市物流车。
东风小康公司是十堰的龙头企业,其创造的“小康速度”也载入了十堰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册。去年,该公司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小试牛刀就订单式生产新能源整车3000辆,产值5亿元。
眼下,站在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的风口,东风小康公司又蓄势待发,不久之后将强势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记者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了解到,经过多轮磋商,东风小康公司目前已与东风雷诺公司开展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投产后年产有望达到5至10万辆,年产值50亿元左右。
东风特汽(十堰)客车公司生产的电动城市公交车。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值有望过百亿
在传统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重压之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5年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国内品牌占96%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该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有望支撑中国汽车消费的半壁江山,年产销量将突破千万辆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十堰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十堰将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年产销量达到10万辆,产值达到200亿元。
从十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来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遥远。记者从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全市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15000多辆,产值达45亿元。今年,全市新能源整车生产有望突破3万辆,产值过百亿元。
致力千亿发展目标
工人正在生产组装新能源电池。
电动车司机正在为车辆充电。
立足车城, 纵观十堰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布局,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端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转型跨越发展大有可为。
该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建锋说,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已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发区目前已有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项目3个,分别是东风小康新能源汽车,东风特专新能源汽车扩能项目,沃特玛世纪中远新能源汽车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 李建锋如数家珍。他说,再加上苏州安靠、天津力神、颐发铝空电池、沃特玛电池4个新能源电池项目,以及沃特玛创新联盟的电机电控、精密电动车轿、奥特姆车神车轿等项目入驻开发区,将形成产业链格局,保守估计相关产业链产值将到500至800亿元。
该区经发局局长常宏算了一笔账,以世纪中远为例,如果年生产新能源汽车1万辆,就可实现产值25亿元左右。十堰目前的20家整车生产企业的产品覆盖了重、中、轻等车型,一旦转型升级为新能源汽车,预计每年整车可新增产值300亿元,可拉动上下游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上千亿元,这将对十堰“十三五”汽车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打造完整产业链
纯电动飞机悬梯车。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地方要想快速发展壮大一种产业,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是不行的。
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取得整车生产资质是这个链条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据了解,根据新能源汽车申报与审批相关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必须具备整车生产几大工艺,即冲压生产线、焊接生产线、涂装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生产线及新能源汽车检测线和相关设备;同时,必须具备车身总成、车箱总成、车架总成、车轿总成和其他关键零部件总成的自制能力;还要求具备年产5万辆的生产规模。
目前,十堰由国家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分别是东风汽车公司、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和湖北世纪中远车辆有限公司。因东风汽车公司是央企,其生产经营具有完全独立自主性,十堰地方汽车生产企业不能直接使用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因此,有关人士建议,在尽善尽美服务东风公司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育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支持更多的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同时,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支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家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只有这样,在东风公司的带动下,十堰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才会稳健发展,与东风十堰板块比翼齐飞。
大力建设充电桩
工人正在组装纯电动物流车。
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充电设施的需求。而充电站建设滞后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一个难点。
国家不断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力度,早在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就提出,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为了突破纯电动物流车续航瓶颈,满足东风沃特玛纯电动物流车干线运输的充电需求,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深圳运创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创租赁)率先承担起全国充电网络的布局与建设。
去年,一条起于龙门工业园,止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跨越千里的国内首条千公里以上干线充电线路建成。正是因为有了这条充电网络,上万台东风沃特玛新能源汽车陆续发往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广东、湖南等十余个省区市,成为全国专用车市场的抢手货。
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周巧告诉记者,在充电网络布局上,沃特玛创新联盟和运创租赁已规划建设“两横一纵”纯电动物流车通行线路。
目前,除北线(十堰—临汾—呼和浩特)已经建成通车外,南线(十堰—武汉—长沙—深圳)也已经打通十堰至武汉段,即将继续建设武汉—长沙—深圳段。
未来,还将打通东线(武汉—六安—合肥),东北环渤海湾线(太原—天津—唐山—大连),依托十堰、山西运城、山东淄博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逐渐建成全国发车充电网络,同时连通全国各大物流集散地,打通全国纯电动物流车货运路线,为物流车电动化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也将拉动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抢占产业制高点
十堰是驰名中外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是国家火炬计划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是全国卡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汽车制造业存量资产过千亿,研发团队3万余人,熟练技术工人20余万人,拥有全国最大的商用车零部件集散中心和全国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正因如此,十堰新能源商用车在全省起步最早,块头最大,产能全国第一。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很多省市出台政策,支持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以邻市襄阳为例,近年来,该市把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抢点未来产业制高点和主动权的战略举措,目前,该市已拥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及院所30多家,尤其是随着东风俊风、湖北鸿泰阳、雅致等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落地,该市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 相比其他地方,十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得天独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举措,但在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品牌培育和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仍需加强。
记者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一个好消息是,该区正在筹划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相关企业加快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攻关,培育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