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江西外贸出口“第一大户”:晶科能源成长之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05-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无序竞争等因素影响,部分光伏行业“明星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而位于赣东北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迅速成长为江西省外贸出口的“第一大户”,其成长经历不无启示意义。

“始终让自己吃不饱”

时光倒回十年前,光伏产业发展正一路突飞猛进。2006年落户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晶科能源也见证了当年的“盛况”。“政府在前面平整土地,公司接着在后面开工建设,说‘时间就是金钱’一点也不为过。”公司副总裁余木森回忆说。

硅料是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彼时,“拥硅者为王”,每公斤硅料价格甚至高达450美元,一些大企业也纷纷将巨额资金投入硅料。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硅料逐渐进入“跌价通道”,到如今每公斤硅料价格只剩下15美元左右,一些企业背负高额债务。

余木森介绍说,当年晶科也在犹豫是否要“上硅料”,但最后还是决定从自身实际出发,放弃这一打算,另辟蹊径。“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每个光伏企业都有投资硅料的冲动。但成人的西装再好看,穿到小孩身上不能体现其价值,适当比速度更重要。”他说。

在重资产行业里,稳健的投资战略有助于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公司财务部总监王俊帅表示:“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即便是市场行情好,也不要追求满产。始终让自己吃不饱,才能留足回旋余地。”

由于没有过多历史包袱,光伏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上升期间,晶科能源得以更加主动延伸产业链。目前,晶科能源已形成“硅料加工—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硅片产能3.5吉瓦、组件产能7.3吉瓦,组件出货量、净利润等指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别人不愿做的市场我们先去做”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内,一幅“晶科能源全球生产营销分支”地图常吸引参观者驻足。地图上的标记显示,晶科能源已在海外设立二三十个分支机构。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与一些企业主要把目光盯住欧美市场不同,在发展过程中晶科能源主动挖掘新蓝海市场。

“别人不愿做的市场我们先去做,别人热衷于做的我们悠着做。在马来西亚、南非、墨西哥等国家,我们都提前布局生产,并设立营销机构。”王俊帅说,由于公司团队善于在营销环节找市场趋势,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障产品的销售能力。

2011年开始,欧美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政策,以致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受阻,光伏产业遭遇“寒冬”,晶科能源也一度亏损较大。但由于实施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加上当地政府的细致服务,晶科能源得以迅速“掉转船头”,在2013年5月率先盈利,并持续至今。

“品牌美誉度决定市场占有率”

原材料价格逐渐走低,加上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光伏产业早已告别“暴利时代”,企业争夺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更多依靠“真功夫”和“硬本事”。

在晶科能源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台机器人正步调一致地摆动机械手,将固化好边框的太阳能电池板放进传送带,送入终检区。自2012年开启“智能”制造体系建设以来,晶科能源的自动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部分车间达90%以上,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品牌美誉度决定市场占有率。”余木森说,为此,晶科能源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支撑点,以产品质量获取市场美誉。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拥有超过250名光伏专家和研究人员,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0.258%,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016年,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组件销量达6.65吉瓦,同比增长4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江西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晶科能源占全省外贸出口份额位居第一。今年一季度,其组件销量达2.51吉瓦,同比增长22.43%,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分享到:

关键字:晶科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