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融入兆瓦级技术,小风机才有出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7-04-06 浏览: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造成小风机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俞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大环境经济影响、政府导向、市场需求、光伏政策冲击等,但归根到底还是小风电新能源的性价比即投资回收比劣势。

纵向比性能,比不上兆瓦级风电技术的成熟及可靠性,横向比价格,比不上光伏组件的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链带来的单位成本优势。无论是小风电、兆瓦级风电还是光伏发电,单位成本较传统能源都存在差距。作为新能源,政府的导向、扶持、政策非常重要,但小风机制造厂家缺少兆瓦级风电厂商的资本和技术研发投入能力以及集中维运管理条件,缺少光伏组件简单复制模式带来的规模化效益以及在欧美反倾销后国家出台救市政策的补贴力度。

中国能源报: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的数据,2016年,小风机销售台数比2015年明显增长,但销售容量则比2015年降低了,造成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什么?

俞铠:在销售市场总量较小和出口装机容量下降的背景下,例如内蒙古牧区百瓦级至2千瓦级较小功率机组及风光互补路灯政府招标项目实施,或是造成销量上升而装机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国能源报:2016年,小风机出口的台数和容量都有所下降,是否表明出口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俞铠:一边是欧洲经济整体下滑及欧盟政局不稳定,另一边是北美对中国制造小风机产生较大抵制,这两大市场对小风机出口影响很大。日本市场将会是一个突破口,补贴政策好、融资利率低,但认证门槛高,国内仅有少数机型已通过认证。另外,南美、东南亚、中东地区将代替欧美成为小风电出口新的发展市场。总体来讲,未来几年小风电的出口外销还是会面临难题。

中国能源报:中国小风机产业该如何拓展海外市场?

俞铠:在新能源热潮的背后,国内外小风电市场却是一路萎缩,依靠销售手段拓展将起不到效果。唯一的办法是立足技术,降低成本、提升品质,通过海外市场认证门槛,取得“敲门砖”,提高可靠性、性价比,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中国能源报:目前,小风机的市场应用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未来,哪些领域能够成为小风机市场增长的主要依托?

俞铠:目前,市场主要集中于分布式应用,牧区、海岛、通信基站、国外农场、家庭等的离网、并网或微网应用。未来,智能公路、智能铁路、通信基站、风光互补小型电站,都将成为小风机市场增长的切入点。

中国能源报:在政策扶持方面,需要国家具体在哪些方面扶持小风机产业发展?

俞铠:第一,并网电价补贴政策,离网应用项目补助政策。第二,推动产业重组,融入兆瓦级风电技术和资本。

中国能源报:小风机全行业的质量问题也屡屡受到质疑,您对此怎么看?

俞铠:外界认为小风机入门门槛低,是造成劣质产品充斥的一个原因;缺少行业监管和强制检测手段是另一个原因;分布式应用带来的维运难是第三个原因。小风机产品质量提升不仅需要制造厂家努力,更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中国能源报:小风机行业的标准体系是否完善,需要做哪些工作?

俞铠:近几年国内小风机的多个标准陆续颁布实施,这是有利行业发展的,但就标准体系完善性而言,目前并不非常紧迫。关键是标准的执行,检测认证的权威性,以及产品质量和口碑的建立。

中国能源报:您对今后几年的小风机市场有何预测?该如何走出低谷?

俞铠:在自身和外部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小风机市场预计还会持续低迷。

目前所存活企业屈指可数,且多数依赖光伏集成或其它产业维持企业运行,行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技术停滞、市场萎靡的局面。个人认为,目前小风机产业并非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洗牌,而是进入恶性循环,甚至在走向消亡。利用政府行政手段支持,通过兆瓦级风机厂家兼并重组小风机企业,并投入资金和技术,或许是一条出路。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