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李小琳抓住每一次机会呼吁发展新能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7-03-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小琳已履职全国政协委员十年。十年间,她所在的界别从妇联调整到经济。

“作为政协委员,我更是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呼吁大力发展新能源。”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李小琳这样回答。

谈十年履职

保持一份初心、一份公心

新京报:2008年3月,你第一次以政协委员身份走入人民大会堂,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李小琳:当时和现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种政治的荣誉感,神圣的使命感,沉甸甸的责任感。

我的第一份提案是《加强循环经济立法 大力发展新能源》。当时新能源发展才刚刚起步,2006年,全国风电装机才126万千瓦,而现在我国风电已达1.5亿千瓦,11年增长了100多倍。我那时就认准新能源,虽然反对的人不少,我还是把新能源公司搞起来了,而且很快在香港上市。

新京报:连续两届政协委员,给你带来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李小琳:一个收获和感受就是,不管外在的东西如何变化,只要你保持一份初心、一份公心,你所做的事,你所说的话,大家是会记得的。有些事情、有些理念,当时可能会有一些不理解,但过一段时间,回过头来看,认同的会越来越多。

新京报:从2008年到2016年,你共提交了36份提案,有人说,你是在业内提交提案最多,建议采纳最多的委员之一,为什么你的提案总能引起关注和重视呢?

李小琳:我的提案主要集中在电力和能源领域,以及与能源紧密相连的生态环境领域,估计超过三分之二吧。我的这些提案和建议,全部都得到了回复,大部分都得到了采纳和实施。

不是说所有(提案)都能立即得到认可和采纳。有一些当年就被采纳,出台了相关政策。有些则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被采纳和实施。

谈工作调动

要学会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新京报:2003年你作为中电国际总经理,创立了两家上市公司:中国电力和中电新能源。2015年6月,你从中电国际调往中国大唐工作。这个变化真的很大,请问你是如何面对这些变化的?

李小琳:每个人都喜欢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晴日,但我们也会遇到狂风暴雨,还有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心境。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我一直都在电力能源事业里成长,从小到大,所见所闻,所学所思,以及我毕生的工作和事业,都在这里。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跟不上,既缺电又缺资金。当年我30岁出头,刚从国外学习回来,回到电力部工作,初生牛犊,凭着一腔热血,请求建立境外融资窗口,引资办电,就是这么一份初心,要让老百姓用上电。后来电力部在香港成立中电国际,组织上就要我去参与筹建,我从一开始给这家公司定下的使命就是“追求梦想,产业报国”。这个梦想,就是这份初心。

这些年一路走来,我的心路历程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梦想:首先是“光明使者”的梦想,就是想让每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都用上电;然后是“碧水蓝天”的梦想,就是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现在是“千家万户”的梦想,就是要让千家万户更自主更高效更便捷地用上清洁能源。

分享到:

关键字:李小琳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