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坐华夏幸福号动车 赏产业新城风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夏幸福 发布时间:2017-02-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华夏幸福号动车组列车在春节期间正式发车了。一辆辆飞驰的列车上承载着人们的幸福与希望,车窗之外,独特景色更让人过目难忘!

在华夏幸福号动车途径的京沪线沿线的北京、河北、安徽等地,一座座产业新城星罗棋布,而集聚其中的各类高精尖产业,相信也会成为每一位乘客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今天,就请随我们一道感受别样的产业脉动吧。

 

1北京站

· 华夏幸福创新中心

华夏幸福创新中心定位于“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社区”,结合北京的产业优势,华夏幸福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深度上力争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行业的数十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产业广度上拓展渠道平台资源,与各类合作单位共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2河北廊坊站

· 固安产业新城

在“产城融合”发展的格局下,固安产业新城以国际化的视野,围绕国家产业战略导向,结合本地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聚焦GTC发展目标,构建高科技研发制造与高端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313”产业体系,强化三大主导产业:新型显示、航天(军民融合)、生物医药,培育一大先导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提速三大特色产业:医康养、文体休闲、临空经济。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供给侧改革,推动固安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大厂产业新城

华夏幸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加速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加速叠加的背景下,一手抓“文创”、一手抓“科创”,在大厂产业新城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由二产向三产全面转型,全速推进“全球创意商业化中心(GIC)”建设。如今,文化创意、高端现代服务业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已蓬勃兴起,大厂产业新城不仅成为京东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走廊新坐标,更被打造为京东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 霸州产业新城

在霸州产业新城,华夏幸福重点聚焦高端制造和都市产业两大产业方向,构建“4+2”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现代食品、高端装备、健康医疗器械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和以现代物流、温泉旅养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华夏幸福为霸州经济再腾飞注入新活力。

 

· 香河产业新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华夏幸福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在香河产业新城以建设“水岸休闲都市,智慧产业新城”为发展目标,构建“两大标杆产业+两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通航产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以此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香河产业新城,将全面实现与北京产业互动、交通互联、生活互融,一个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新时期已触手可及。

 

· 永清产业新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在北京新机场、京霸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台高速开通运行的机遇下,华夏幸福以“战略创新、产城融合”为主线,在永清产业新城大力发展聚焦临空经济,积极培育发展临空高科技、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和都市休闲四大产业集群,孵化独具特色的城市和产业体系,融入世界级空港城市格局,建设全球空港城市新典范。

 

· 文安产业新城

充分依托文安丰沛的水系资源,华夏幸福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导入外部品牌和技术,嫁接本地产业资源,引进大项目和培育中小项目齐头并举,力促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聚焦“3+1”产业方向,形成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及工业电商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以开放式平台推进现代服务业,为文安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新引擎。

 

3河北沧州站

· 任丘白洋淀产业新城

华夏幸福充分依托白洋淀丰富的生态资源与雄厚的产业基础,实行“新兴导入”与“传统升级” 并行的发展策略。聚焦“1+1+1”产业体系,导入大地景观、休闲农业、户外休闲、祈福养生、低空飞行、水乡民宿6大主题项目,破题泛旅游产业;促进机械设备、智能物流设备、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设备等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全力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聚焦OLED上游材料、食品包装材料、高分子材料、玻纤复合材料等领域,做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4安徽滁州站

· 来安产业新城

借力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华夏幸福致力将来安产业新城打造成为新型产城融合示范区。着力构建“1+3”产业体系,包含一个科创明星高地:源头激励、孵化加速、规模助推,高标准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三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以此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各位乘客,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已经平安到达了安徽滁州站,请您拿好随身行李,祝您旅途愉快。本周五,请随我们一起沿着沪宁线、广深线再去瞧一瞧,又会有哪些不一样的产业美景!

分享到:

关键字:华夏幸福号动车 产业新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