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6年,光伏行业蓄力起航,政策扶持力度加码,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产业整合速度加快。面对未来将是由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驱动的市场,光伏行业在这一年不仅上演了新一轮罕见抢装潮,光伏企业也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和效率成为企业的发展核心。
值此2016年本报最后一期,让我们一起回顾光伏行业这一年的重要事件, 以期更好地展望未来。
1 规划目标下发
6月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2016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0万千瓦,其中普通光伏电站项目1260万千瓦,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550万千瓦。《通知》所下发的1810万千瓦指标,加上此后在国家“扶贫日”当天另行公布的首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今年全年光伏指标量大概为2326万千瓦左右,略高于2015年新增建设指标(2310万千瓦)。
12月16日,期盼已久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础上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业内分析认为,相比此前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下调是源于弃光现象频发及部分时期出现的行业过度繁荣。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新增1513万千瓦,根据近期国际咨询公司Mercom Capital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预测2016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高达76吉瓦,而中国将以高达31吉瓦的总装机量继续领跑全球光伏市场。因此,在《规划》中也重点提出了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旨在控制行业发展忽冷忽热,进一步关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保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规划》还明确指出,到2020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目标;在技术进步上,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薄膜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显著提高,若干新型光伏电池初步产业化。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显著提升,实现智能运维。
2 抢装潮状况始料未及
光伏行业“6·30”的由来,源自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该文件明确规定我国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0.1元、0.07元,三类资源区降低0.02元。通知还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也就是说,只要在“6·30”大限之前完成投运,就可以享受2015年的优惠电价。
正因如此,今年上半年国内再度掀起了历史性的抢装潮,电站规模迅速扩张,行业发展呈现出不可复制的火爆情形。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5.13吉瓦。而今年上半年,业内普遍预计新增装机已经超过20吉瓦,抢装状况始料未及。
上半年国内光伏电站装机火爆情形不可复制,下半年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这从今年5、6月份开始,光伏组件价格下降到每瓦3.4元左右就可以看出,由于组件企业面对订单和价格压力,上游电池片和硅片也跟着跳水。为了保障今年下半年的光伏市场,今年的光伏发电规模指标下放较晚,同时大力扶持光伏扶贫政策。
对此,业内专家一致呼吁,希望行业平稳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也表示,我国将逐步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建立补贴逐步下调机制,直至补贴取消。这就意味着,“6·30”的光伏补贴下调,只是一个开始。
3 “领跑者”基地引入竞价
2015年,随着《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出台,“领跑者”计划进入公众视野,之后首个“领跑者”示范基地落户大同。2016年,第二批“领跑者”计划不仅强调了技术先进性,还增加了竞价上网的内容,对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采用招标、优选等竞争性比选方式配置项目资源。将电价作为主要竞争条件,这要求投资主体在保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价格优势。
“领跑者”实施一年多以来,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价格衔接、管理政策衔接上起到了央地关系有效协调、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有效协调的作用。“领跑者”基地一方面推动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成本下降。但是,经过两批“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推进,尤其是在第二批“领跑者”项目招标连续爆出超低价后,业内开始出现对“领跑者”计划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由于194号文没有具体提出哪些是先进技术,在具体贯彻和执行过程中产生了理解的不一致,由最早提出的“领跑”,到最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跑”的乱象;有人质疑,本是鼓励使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但竞价上网+先进技术的竞争,最后却导致了过度竞价。有人表态,竞价是产业市场发展的一个过程,通过竞争可以重新洗牌,最终有利于加速推进光伏平价上网。“领跑者”作为示范项目,本身就具有探索的意味,不能因为出现低价就否定该计划推动了技术领先的产品普及与推广速度。
据了解,下阶段将从技术提升、规范引导、创新模式、电价下降这四大方面全面深化“领跑者”项目的示范作用。同时,今后“领跑者”示范基地将重在“择优”而非“竞价”,更加注重技术先进性和转换效率的提升,通过提高“领跑者”入围门槛,遴选出应用前景广阔、符合光伏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新技术及企业做重点支持,从而为下一代光伏技术找到突破口。
4 分布式光伏前景大好
地面电站和分布式是光伏发电两大业务,此前地面电站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及分布式不受重视的现状并不是正常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上网电价下调、弃光限电、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今年预计将突破600亿元,未来地面电站将继续遭遇困境,受政策青睐的分布式光伏将迎来发展东风。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而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万千瓦。对比《规划》,很容易推断出“十三五”期间,需要每年实现约1000万千瓦的分布式装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将重点投向分布式光伏市场,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支撑起了分布式光伏电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大光伏展会上也都形成了“分布式光伏一站式采购平台”。
由于光伏电站投资商对于分布式光伏的热情日益高涨,工商业屋顶大规模增长的势态将逐步呈现,同时户用分布式电站也逐渐崭露头角。但是,由于户用系统分散、光照资源不均等问题,户用分布式系统对光伏组件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大项目的投资商和组件厂商开始布局户用分布式市场的时间不长,缺乏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要想实现2020年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户用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屋顶分布式都需要合理的政策调控和引导,以逐步提高分布式系统的效率和实现标准化。
5 光伏扶贫利好不断
光伏扶贫是贯穿2016年全年的主题。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应将光伏扶贫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的力量。
5月5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此次发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指导地方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保障光伏扶贫项目有效措施。
10月17日,正值国家“扶贫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两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本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其中,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共计218万千瓦,集中式地面电站共计298万千瓦。516万千瓦的扶贫项目是对今年光伏指标(1810万千瓦)的一补充,为下半年本已趋冷的光伏电站投资添了一把火。
12月16日下发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覆盖已建档立卡280万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加3000元的现金收入。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单个户用系统5千瓦左右,单个村级电站一般不超过300千瓦。此外,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鼓励各地区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鼓励地方政府按PPP模式向贫困村、贫困户分配资产收益。
在政策不断利好下,明年光伏扶贫将会全面推进,为未来可能稍显沉寂的行业打开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