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并不是说,这些项目不好,想从一个存在就有道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我看到的电站。
项目一:北冶乡,下寨村
从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支架用得比较节省。
但施工还是比较规矩的。
成本控制应该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
角度做的非常大,不知道什么原因。
项目建于主屋南房喝两个厢房上。基本上用上了该农户的所有屋顶。
逆变器和组件都是第一次在平山市场上看到。应该不是当地的经销商安装的。
这也应证了我的另外的一个假设,做民用分销渠道的和跑政府扶贫项目的不是一拨人,或很少有重叠。——它们的运作形式,资金形式,对于人脉的需求不一样。
另外一点启示是,竞争是充分的,很难有区域性的防守优势。不管在当地做到多少,也可能被外地的某个企业竞争过。民用市场,特别是扶贫,只要政府有项目,必定会有全国范围的竞争对手涌入。
该项目直接固定到了屋顶上,没有用水泥墩。
可能也是进一步控制成本的做法。
但,这能减多少钱呢?
其实这个项目最核心的问题是:冬天,电站会由于房后面的山坡严重遮挡。
下面几个条件,很难同时匹配:
屋顶资源(屋顶承重、无遮挡)
贫困户
接入条件
业主说,对这个电站挺满意的。合作模式是,她家只要出屋顶,买点收益分成。
项目二:观音堂附近
这个项目做得很漂亮。角度偏低,但是整体一个面。
周围只有他们一家安装的。总的来说还不错。
就是水泥墩偏小。
平山寨北乡附近的一个大型山地电站
关于该电站有个故事是。周边有一个村民安装了光伏电站,经销商说是英利的。他一直也挺自豪。
后来他家旁边的这个山地电站正好也是用的英利组件。他跑过去一看,发现那个商标不一样。
这大电站肯定用得是真货
他这么想,这才发现自己被经销商骗了……
能在当地安起太阳能电站的,肯定也是有钱,有人的。所以,经销商给他退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