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从新能源汽车到充电桩,再到为电桩充电的“充电桩”、充电APP、分时租赁平台……
12月8日,四川自贡市沿滩区政府与新能电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在当地打造“新能源车桩网一体化暨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小镇”。该项目建成后,将使川南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周边应用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近两年来,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虽然从短期来看,充电桩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的阶段,但是川内的一些企业已未雨绸缪,以充电桩为起点,瞄准下一个“风口”。
为电桩“充电”产业“链式”发展
时下,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原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担忧充电的不便。
年初,电庄股份提出了“车桩网”一体化模式,即商用、物流、乘用等全体系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运营;充电桩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充电站的建设;APP及运营管理系统。该公司在德阳的一体化项目,将在12月下旬全面亮相;在绵阳的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中。
“电庄股份的能源智慧城市小镇模式,是经过实际建设探索出来的,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和建设方案。”电庄股份CEO先越告诉记者,“我们将以沿滩区的建设为模板,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川复制和创新优化该方案。”先越对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小镇的推广信心满满。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常见的充电桩多为交流电,售价一般在数千元,缺点是充电时间较长,往往需要用6至7小时才能充满一辆常规电动汽车。而来自绵阳的四川泰坦豪特新能源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户外一体直流充电桩,不到30分钟就能为一辆常规电动汽车充满电,以满足100多公里的行驶需求。“公司聚集了来自西南交大、四川大学以及行业内的专家,创新和研发能力就是我们的竞争力。”泰坦豪特公司副总经理卢泽庆表示,“我们要给充电桩企业做‘充电桩’。”
据卢泽庆介绍,目前该公司在四川、陕西、浙江、重庆等多个省市进行了布局,服务于各种新能源充电站运营商、整车厂、电桩厂商等。从年初至今,共计销售近600台充电设备,建设36座充电站(点),渠道基本覆盖了四川省内绝大多数城市。
市场热潮涌动各路资本“围猎”
今年3月,四川省能源局对《四川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暂行管理办法》进行了公示,为充电桩建设在我省的全面铺开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10月,成都市经信委总经济师罗西临也曾表示,今年底成都累计会有约5000到6000个充电桩,其中今年新建的有3000多个,接近去年充电桩数量的两倍。政策的利好、市场的涌动,激荡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成都新建的多家公共停车场后发现,这些停车场大多都能够找到充电桩,像银泰中心、远洋太古里、仁恒置地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购物中心内,还预留了电动汽车专用车位。而电桩、e充电、聚能充等APP,则为电动汽车车主提供了极为方便的电桩查找方式。
在成都,使用新能源汽车是越来越方便了,省内的其他地方情况又如何呢?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夏天,沪蓉高速的邻水、岳池、遂宁、南充、淮口等5个服务区已经安装了充电桩,可以满足电动汽车在该条高速路上行驶时的充电需求。根据规划,成德绵、成自泸等高速公路将建设城际间充电桩。
除了车主自己充电以外,还有更多的新型电动车出行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8月,力帆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盼达用车”在成都落地,首批便投放了400辆电动汽车;9月,上汽集团整合成立的“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正式进驻成都,到今年底,将完成300个网点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及新都区、都江堰市等区域;11月底,“神马专车”进入蓉城,预计总共投入上千辆包括特斯拉、宝马i3等车型在内的高档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新能源汽车尽管还在蹒跚起步,但前景可期。”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专家郭孟南认为,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技术差距很小,还很有可能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