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青海互助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建设侧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西北电建 发布时间:2016-12-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位于祖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华夏最美的山峰和湖泊,这里是三江之水的真正源头,我国乃至全亚洲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绿色之源。初冬时节,来到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上游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总寨蔬菜基地,登山远眺,一排排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敷设在日光蔬菜温棚棚顶的深蓝色的光伏方阵在阳光的照耀下,煜煜生辉、蔚为壮观,这就是中国能建西北电建正在建设的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青藏高原,天宝物华。青海属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衔接地段,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最多达到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60%以上。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集“蔬菜种植、试验示范、仓储保鲜、创业培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扶贫能源开发项目,工程总投资1.5亿元,总占地面积92平方千米,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每天发电量9万千瓦时,年设计上网电量2655.85万千瓦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示范效益。

4月8日,春潮涌动,草长莺飞。第一批西北电建建设者带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陆续集结在青海省互助县塘川镇总寨蔬菜基地,开始了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建设之旅。他们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实际,按照“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总体思路,以科学管理为理念,以安全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克服“自然环境艰苦、物资资源短缺、无网络通讯信号”等困难,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规划、制定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健康保证体系和环境保护体系,编制、出台分项工程作业指导方案,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详实的技术依据。经过西北电建建设者历时20天积极而有效的努力,使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具备了开工条件。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4月28日,在土族群众殷切的期盼中,伴随着浇灌车、装载机等施工机械轰隆声,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综合配电室独立基础的第1罐混凝土顺利浇灌,预示工程建设正式开工。在该项工程建设中,西北电建建设者承担8711付钢性光伏支架、7.4075万块单晶硅光伏组件、20台箱式变压器、20台逆变器、300台防雷汇流箱、4面直流配电柜、110千伏开关站、110千伏升压站、110千伏电力输出线路和场内设备检修道路等设备、项目的安装和施工任务。

山道弯弯,长路漫漫。设备质量检验是决定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质量的第1个关键程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西北电建建设者始终恪守“精益创造价值,精品引领未来”的企业宗旨,严格按照设备的质量标准和设计性能,严肃谨慎,兢兢业业的严把箱式变压器、逆变器、汇流箱等配套设备的进场关、试验关、检测关、工艺关和验收关。重点检查到场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外包装完整程度和防潮、防火措施,然后开箱验货,逐一排查每块长1.65米、宽0.991米、厚度为0.04米的单晶硅光伏组件无横置重压、碰撞、变形、划痕、毛刺、破损等问题,并在正常的光照下,运用红外线检测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温度、开路电压、光电转换率和发电负荷率等性能,仔细核对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出入端与标识是否吻合,直到单晶硅光伏组件的技术数据、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设计标准为止。科学而严谨的措施,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6月14日,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钢性光伏支架安装全面展开,使该项工程进入新的建设阶段。据技术人员介绍,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是将单晶硅光伏组件敷设在塘川镇总寨蔬菜基地的183栋日光蔬菜温棚棚顶、设计斜度为31度钢性斜角结构的钢性光伏支架中,7栋日光蔬菜温棚为1个光伏方阵,累计20个光伏方阵。每个光伏方阵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光伏阵列,将敷设在日光蔬菜温棚棚顶的单晶硅光伏组件中由热能转换的直流电能输入防雷汇流箱,经逆变器逆变为315伏的交流电,再通过35千伏箱式变压器输送至35千伏配电室,最后接入110千伏班家湾变电站,进入当地电网。与此同时,运行中的单晶硅光伏组件吸收的热能还可达到为日光蔬菜温棚保温、升温和植保等作用,实现了农业种植和光伏产业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棚顶光伏发电,棚下农业种植”的能源扶贫的新途径。

单晶硅光伏组件安装是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安装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6月17日,单晶硅光伏组件安装全面展开之后,西北电建建设者按照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专注于每一个环节,精细于每一道工序。他们首先使用叉车将检验合格的单晶硅光伏组件运送到日光蔬菜温棚的通道之中,按照“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方法,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将单晶硅光伏组件平稳、有序地敷设在架设在日光蔬菜温棚棚顶的钢性光伏支架中,然后采用带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的串联螺栓,将单晶硅光伏组件逐块紧固;在确定敷设在支架中的单晶硅光伏组件横平竖直,同方阵光伏组件间距相等,接线盒方位正确之后,再以系在光伏组件子方阵上下两端的两根绷紧的放线绳为基准,调整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平面度,使单晶硅光伏组件方阵的仰角保持一致,横向水平与地面形成计度角,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倾斜方向达到设计标准和工艺指标,最大程度的满足采光要求,确保每块单晶硅光伏组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再次固定、牢固钢性光伏支架和单晶硅光伏组件,使其达到7级以上的抗风能力。

不忘初心 笃实前行

冬日,来到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项目部,办公区域的各类工程图表上墙,详实丰富,内容涵盖工程概况、组织机构、节点计划和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和具体措施。在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忙碌而有序的敷设单晶硅光伏组件,工地上一派紧张、繁忙的施工景象。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西北电建建设者针对当地“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的气候特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抓管理、勤排查、重落实”为举措,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多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推动了工程建设的安全进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安全奖罚规定》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设置专职安全员,跟踪监控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同时经常性巡查和排查工地上的危险点、危险源,及时通报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情况,纠正违反安全规定的施工行为,使工程建设实现了无责任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

据史料记载,土族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岁月的长河中,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息方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古老文明,使当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因此,最大程度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北电建建设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制定详细、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方案和实施细则,在日光蔬菜温棚通道两旁设置有关生态保护的标志牌,施工人员积极而主动的将设备包装箱、塑料袋和胶带、电线头等废料进行分类、集中,定点倾倒处理,工完、料尽、场地清。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奋战在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建设工地上的西北电建建设者风雨同舟,攻坚克难,使26栋蔬菜温棚的总装机2000千瓦单晶硅光伏组件已成功并网发电。据统计资料显示,西北电建建设者已陆续完成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的集控室、配电室、升压站和电力输出线路的施工任务。连日来,施工人员冒着冬日的严寒,正在冲刺单晶硅光伏组件安装工程量的“最后1公里”。

这就是西北电建建设者,他们在暮夜的交替中,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融入到这项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扶贫能源工程中,使青海省互助县凯峰“农光互补”扶贫发电工程初具规模,竣工投产指日可待,我们相信下一次黎明将更加耀眼,下一个晚霞将更加绚丽。

分享到:

关键字:农光互补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