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董明珠转投新能源 须警惕掣肘市场四大因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63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6-12-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2月15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高调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珠海银隆,正式入行新能源,并没有太多细节讲述她参与的新能源电池、以及她口中的新能源汽车。跟263财富网一起了解下董小姐即将入行的一些贴士。

董明珠欲超特斯拉储能模式是核心

目前,市面上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特斯拉拥有的电池技术,举个通俗的例子,一辆特斯拉容量为85kWh,400V直流电,电池可以装85度电,可供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一个月。

这是依靠充电的方式给汽车提供动能,那么,电力来自哪呢?

特斯拉发布了一系列特斯拉能源(TeslaEnergy)产品,分别针对家用、商用和公共事业。其中家用的产品是家庭电池能量墙(PowerwallHomeBattery),它能在电力需求低谷的时候低价充电,在电价更高的需求高峰时段输出电能;能够存储过剩的太阳能发电,以便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使用;在断电的时候提供电力保障。

要实现这一美妙的场景,太阳能技术必不可少。特斯拉说,这一系列产品的终极目标是将电网脱离化石燃料,走向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而晶体硅和电池,是太阳能行业中最主要的两大技术。晶体硅中的两派阵营——单晶硅与多晶硅之间从价格、市场份额再到成本、效率转换等争议,皆处于舆论风口。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下称CPIA)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多晶组件平均转换效率为15.91%,单晶组件为16.53%。2015年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7%,较去年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迹象。

传统的化石能源行业压力可以想象,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对263财富网表示,未来在企业布局的时候,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化的过程中,会考虑可再生能源的部分。

德国贺利氏光伏业务总裁李海德(Andeas Liebheit)想得更长远,在其企业对话第三步里,提到贺利氏5-10年氢燃料电池商业化愿景,氢燃料电池做动能的汽车已经在日本测试,他们也在跟中国汽车厂商接触。李海德解释道,氢具有长效储存的特质时效可达半年,普通电池电量容易消失,夏天太阳能用氢原料储存,能用到冬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林伯强对263财富网强调,储能模式是一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储能就解决不了分布式的问题,不做分布式中国的太阳能等新能源走不远。

除了单多晶之争,受瞩目的还有电池技术革新。

议论较多的是PERC技术,即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技术的英文缩写,其关键点在于在太阳能电池背面进行改造,增加光线中长波光的吸收,等等,可以显著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

同时,改造工艺相对简单和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在普通电池生产线基础上增加两道特殊工序就可以完成PERC生产线的改造,转换效率则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PERC电池的热潮,也倒逼周边厂商进行技术的迅速迭代。就在今年10月12日,贺利氏光伏面世了新一代高效正面导电银浆料,从而配合PERC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光伏产业回暖 中国装机量跃居全球第一

问及光伏行业的寒冬,“光伏寒冬已过”,李海德说,从世界范围看,美国一般,欧洲低迷,南美洲、非洲表现不错,中国年增长率达到20% 。

和其他工业能源行业的产能缩减、下滑不同,中国光伏行业的新增装机量在过去的2015年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长,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一。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推进太阳能发电产业,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2016年6月发布《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2016年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0万千瓦。

世界常规能源供应短缺危机日益严重,在各种新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应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备受重视。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实现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73.2亿元,同比增长了33.95%。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收入将达到33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4.26%,202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收入将达到1,082亿元。

四因素掣肘新能源市场 市场经济地位遭挑战

但是,新能源转型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中国市场存在外部市场依赖高的问题。

目前国内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光伏发电持续发展的长效互动机制正在建立过程中,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太阳能电池产品多数出口海外市场,产业发展受金融市场和海外市场变化影响很大,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过高。

其次,光伏发电在价格上具备市场竞争力尚需一段时间,太阳能电池需求的近期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将推动产业规模扩大和产品成本下降,进而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再者,我国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另外,面临国际经济动荡和贸易保护的挑战。

根据15年前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国原本应在今年的12月12日享有WTO协定下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藉此,那些对华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便不能再运用“替代国”的方法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存在倾销。

然而,直至今日,美国、日本、欧盟仍然坚持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2家中国企业在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中被取消,或主动退出了价格承诺。

分享到:

关键字:董明珠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