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基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12-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推动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及“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为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内容涵盖水电、核电、煤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各类电源和输配电网,重点阐述“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十三五”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依据,规划期为 2016-2020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取得的成绩

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项指标居世界首位。截至 2015年底,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5.69万亿千瓦时,全国发电装机达 15.3亿千瓦,其中水电 3.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 0.23亿千瓦),风电 1.3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 0.42亿千瓦,核电0.27亿千瓦,火电 9.93亿千瓦(含煤电 9亿千瓦,气电 0.66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 0.13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1.4亿千瓦;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合计 60.9万公里,变电容量 33.7亿千伏安。

截至 2015年底,我国人均装机约 1.11千瓦,人均用电量约 4142千瓦时,均超世界平均水平;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 25.8%。

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六个区域各级电网网架不断完善,配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化建设取得突破,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全国水电规模稳步增加,新增投产超过 1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比重达到 20.9%;风电规模高速增长,占比由2010年的 3.1%提高至 8.6%,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新增约 4200万千瓦;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居世界第四,在建 3054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火电机组结构持续优化,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明显提高,单机 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上升到 78.6%;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明显提升,达到 41%。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 2010年的 27%提高到 2015年的3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 2010年的 9.4%提高到 2015年的 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节能减排达到新水平。持续推进燃煤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升级,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 2800万千瓦,实施节能改造约 4亿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约 1.6亿千瓦。

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 315克标煤/千瓦时(其中煤电平均供电煤耗约 318克标煤/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到约 890克/千瓦时;供电煤耗五年累计降低 18克标煤/千瓦时,年节约标煤 7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 2亿吨。

实施严格的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环保电价政策,推动现役机组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达到 92%。2015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 2010年分别减少 425万吨、501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装备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燃煤发电技术不断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广泛应用;60万千瓦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 60万千瓦级超临界 CFB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5万千瓦 IGCC、1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示范项目建成,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间接空冷机组开工建设。

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攻克了世界领先的 300米级特高拱坝、深埋长引水隧洞群等技术,相继建成了世界最高混凝土双曲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深埋式长隧洞(锦屏二级水电站)及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的土心墙堆石坝(糯扎渡水电站)。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体系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技术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批量化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 19.5%,多晶硅电池效率达到 18.5%。

核电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完成三代 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品牌的 CAP1400和华龙一号三代压水堆技术,开工建设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实验快堆并成功并网发电。

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始应用,±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大电网调度运行能力不断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水平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灾害预防与治理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取得突破,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电力国际合作拓展新局面。对外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合作不断加强,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带动了我国标准、技术、装备、金融走出去。与 8个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力贸易,投资巴西、葡萄牙等国电网。

体制改革开启新篇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试点工作逐步开展,价格机制逐步完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市场主体逐步培育,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取消和下放电力审批事项 17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颁布或修改一大批电力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

组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两家特大型能源建设集团,主辅分离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取消了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制”,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内容摘编自: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电力 十三五 发展基础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