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石墨烯会“重演”多晶硅故事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9月29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办公楼,四川峻鑫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志刚一下午都缠着工作人员询问。这位以采矿起家的老板想弄明白:如果要在“石墨烯热”中分一杯羹,他的钱该往哪儿扔?

这一幕,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熟悉。10年前“多晶硅热”也是这样——热情似火的投资者一拥而上,新工厂纷纷涌现,最终却逃不过产能过剩的尴尬。

目前“产能多而应用少”的石墨烯产业,该如何避免多晶硅故事的“重演”?

多晶硅的教训

一拥而上,风光短暂迅速过剩

时间回到2001年,我国第一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在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那时的多晶硅,和如今的石墨烯一样引人瞩目:多晶硅特别是高纯度多晶硅,被视作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被视为能给光伏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多晶硅最高每吨350万元的价格,刺激了资本热情。一位业内人士回忆,那时作为鼓励类产业,各市州都在上马多晶硅项目,基本都集中在材料制备——丰富的硅矿资源及廉价水电,让川企在多晶硅上游具备优势。

2008年,我省在建、建成项目产能达5万吨,建成产能已占全国一半。

2009年,国务院将多晶硅定位为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税,多晶硅价格“跳水”。

如今,多晶硅每吨14万元,仅为高峰期的4%。省内多晶硅生产企业从7家减少到2家。

石墨烯的预防

引导市场,投资过热应有预警

石墨烯“重演”多晶硅故事,并非杞人忧天。目前全国石墨烯产能逾7000吨,而实际产量仅约100吨。

“市场不缺钱,就缺好项目。”盛毅表示,如无干预,投资完全可能大量涌入技术相对成熟且门槛较低的制备行业,加剧目前“产能多而应用少”局面。

政府应发挥好引导作用。要提前预警,预防石墨烯行业在技术门槛低、产业化相对成熟的领域过多投入。有专家表示,可通过行政审批、土地要素供给等行政手段,加强石墨烯产业向优势地区布局,限制“遍地开花”。

盛毅则认为,政府调控应以尊重市场主体作用为前提。“资本进入开放市场,一味拦是拦不住的。”

近日,江苏省发布《石墨烯制备及主要应用技术专利预警分析报告》,对技术专利“扎堆”情况向市场提出预警。盛毅认为政府可委托专业机构,加强市场监测。当市场传递出过剩信号时,及时向企业和社会告知;同时通过产业政策,如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参与投资应用端,尽可能减小市场盲目性。

分享到:

关键字:石墨烯 多晶硅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