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新疆区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研究推动在新疆区域开展火电(热电)机组深度调峰,进一步促进我区新能源消纳。
截至2016年8月底,全区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446万千瓦,综合排名全国第八位。其中,新能源规模高达2586万千瓦,在全网装机比例中占34%。新疆电网可调峰电源规模(公共火电与水电)为2369万千瓦,占全网装机比例持续下降到了31.8%。
“我区新能源比重高、热电厂比重高、自备电厂比重高,新能源规模已超过了可调峰电源装机规模。由于疆内新能源只在公用电源发电空间内消纳,现有的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电网消纳新能源能力严重不足。”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杨永利说。
在此背景下,探索“安全可靠、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技术路线,降低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提升系统调节和新能源接纳能力势在必行。
今年4月7日,国家能源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专题召开提升全国火电灵活性国际技术交流会,有国外实际案例显示,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潜力巨大,纯凝和抽凝机组的调峰能力最高可达60%-80%的额定容量。
我区目前疆内自用火电(热电)机组约3600万千瓦,总体来看,如仅对疆内部分火电机组实施热电机组解耦改造、火电机组快速增减负荷和快速启停改造等多方面灵活性改造,预期实施后可有效地缓解我区新能源消纳困难局面。
据悉,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结合会议研究成果,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及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新疆实际,着手研究调峰辅助服务补偿等相关支持性政策,推动建立完善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