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磴口:光伏产业实现“一专多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对大多数人而言,光伏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但走进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光伏发电、光伏农业、光伏旅游随处可见。随着光伏产业的日臻成熟,不仅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来了生态效益。

 

农企结合

 

让农牧民尽快脱贫

 

青岛昌盛作为全国光伏设施农业的领航者,计划在磴口建起50兆瓦光伏科技大棚电站,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为6765万千瓦时,每年可实现电费收入约6088万元,节约标准煤月24354吨,把现代农业与清洁能源有机结合,目前大棚已经种出了茶树、菌类等植物,创造了沙漠的又一奇迹。

 

今年,磴口县积极探索扶贫工作与光伏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帮助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扶贫办主任郝伟说:“我们已经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以‘企业+农户’的模式让贫困户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收益分红,增加农牧民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大,企业成了周边的农牧民打工的好去处。今年63岁的罗大爷说:“家里的地承包出去了,我在光伏园区给花菜浇水,每年比自己种地轻松不说,还能多挣两万多块钱。”

 

据了解,该项目最终将建成集光伏发电、现代农牧业、沙草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8亿度,产值达到6.4亿元。一期20兆瓦已于今年3月31日顺利并网,占地面积1200亩,建成大棚253余个,有玻璃温室、单排棚和联排棚等高效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等。

 

借光治沙

 

让绿色在沙漠中延伸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依托国家生态重点工程,大力实施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通过打造了万亩光伏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提高沙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快了沙产业的发展步伐,沙区林草资源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工业园区副主任袁海文说:“我们引进的企业,首先要求他们把绿化工作做好,包括林带、光伏板下的绿化等。”

 

只两年的功夫,光伏板下的地面已经有植被覆盖,往昔的黄沙飞扬变成了现在的绿树成荫,沙漠呈现出一番繁荣的景象。

 

据了解,光伏园区全部工程完成后,将实现林光结合1.5万亩,主要种植欧李、黑果、黑枸杞等灌木经济林;牧草光结合1.25万亩,以滴灌节水方式种植2.5万亩紫花苜蓿和中药材等植物。目前,光伏园区道路两侧垂柳、紫穗槐、金叶榆、花草等已经形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带,走在大道上,风景宜人。规划区西、北边界将种植防风固沙的花棒、红柳、梭梭、苏丹草等,届时基地将形成600亩连片连网绿化廊带。

分享到:

关键字:磴口 光伏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