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光伏下一个机遇:改变需求侧思维

作者::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发布时间:2016-08-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资料显示,前期规划的一批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在陆续投产。

不过,部分项目的经济性却因一纸报告而打上了一个大问号。

国家能源局最近公布一份报告显示,已于2012年年底投产的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于存在着对受电端的电力需求预测不到位以及未能充分考虑系统消纳能力,且与既有电力规划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导致弃风弃光与电网设施闲置情况并存,部分既有电网工程利用率偏低。

此外,随着西部众多特高压输电项目的投运,作为电力接受端的中东部的电网由于交流电网发展滞后,现有交流电网规模和强度不足以支撑直流大规模运行,大电网运行风险始终存在。

而在具体的电力用户端,受制于电网以及配电不到位难题,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出现缺电或者是高峰时频繁停电的情况。

在当前的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着一种颇为尴尬的情形,一边是火电等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断创新低,不同的发电电源之间为了争夺发电权而闹得不可开交;而另一边却是,在高温天气,随着用电量的增加,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频繁停电的情况,即出现所谓的局部结构性缺电情形。

一直以来,无论是政策的决策方还是具体的电力用户,习惯的是大规模生产、统一输送这种固有的垄断式思维模式。但在分布式能源大力发展的今天,这种方式早已经不是“华山一条路”了,而应该以更加可行的,在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等前提下,“一地一策”的解决问题。

如何打破固有的电力需求的“大工业化”的思维方式,推广真正的“分布式”理念,恰恰应该是光伏下一步推销自己的着力点,也是行业发展难得的机遇。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需求侧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