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一轮电改启动 “计划电”不断迈向“市场电”

作者:吕红桥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6-08-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启动。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推动下,“计划电”向“市场电”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据了解,新一轮电改的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什么这么改,具体怎么管,怎么放?

电网要成输电“高速路”

老百姓对电力的关注,往往集中在自家的电费账单上,但如果纵观电力供应的整个环节,就难免产生一些疑问。比如,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启鑫举出的这个现象,就让人一时看不明白。

陈启鑫:比如像北京的居民用户,每度电才四毛八分多,但是北京很多的燃气发电机组成本是六毛多钱,所以这个就是倒挂了,相当于电厂卖电比居民买电还贵。

其实,电费之所以比发电成本还低,并不是发电厂吃了亏,而主要是因为电网的存在。我国电力存在交叉补贴制度,电网以每度八毛甚至一块多的价钱,把电卖给工商业企业,用于降低民用电价。

当初设计这样的制度,主要是作为一种惠民政策。不过现在,交叉补贴却成了一笔糊涂账,电网从工商业用户中多收了多少电费,又究竟有多少用在了补贴居民用电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杰:

刘树杰:管网公司也算了,大家算的不太一样,因为算法不太一样。也是大致估算,没有精确的算法,因为我们没有做长期的负荷实测,而且电网管理的成本的分类也不是按照管制来分的。

除了账目不清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郑新业的观察,电网处于“天然垄断”的地位,还暴露出其它多个问题。

郑新业:它第一个毛病叫膨胀资产,猛投资;第二个毛病就是猛增加人,三个人的活儿,五个人干;第三个毛病就是利益输送,比如说搞电网要想买设备,要到它指定的地方买设备,到它指定的队伍里找装修队伍,本来市场上三块钱的,给你要五块。

对于这些问题,本轮新电改的思路是,对电网进行成本核算,再根据核算的结果,以类似于服务费的形式均摊到上网电价里,以这种方式管住电网,消除它操控电价的空间,让电价更加透明。按照这个思路,形象地说,今后输配电网就相当于“高速公路”,只要向电网交了过路费,就能畅通无阻。

刘树杰则指出,要管住电网,进行成本核算,最重要的就是管住电网的投资,否则,成本根本控制不住。

刘树杰:因为对电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投资,电网的变动成本很小,大部分都是固定费用支出,而固定费用支出最重要的又是投资,投资形成资产,资产要收回,就形成了固定成本,而固定成本是输配电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投资管不住,输配电价根本管不好。

当然,也有人提出,能否允许社会自建电网,以这种方式规避目前电网的各种弊端。对此,郑新业认为不太现实,因为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大电网的优势仍然很明显。

郑新业:比如大山里面,像我老家很多地方,一年里就只有春节用电,其它时间都不在。它的变压器、线路、线损成本都收不回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网大,这就相当于保险一样,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如现在你建个电厂,我搞个铝厂,看起来挺好,但是万一我倒了呢?如果是大网,这家企业不行,那家会行的。

用电也能“讨价还价”

新一轮电改的思路中,“管住中间”,指的是管住电网,那“放开两头”又是什么意思呢?电力体制改革坚持的是市场化方向,这里的市场化究竟该怎么体现呢?

电力供应一般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在我国,后三个环节主要由电网负责。而发电环节,则主要由政府说了算,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郑新业认为,这导致发电厂效率不高。

分享到:

关键字:电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