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 该蓝皮书由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主编,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组织国内顶尖能源问题专家学者共同执笔完成。
该报告显示,2013年电力行业22%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而2020年这一比例可达26%,届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将超过中国印度和巴西三个国家电力需求量。2014年可再生能源产量增长了15.1%。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了12%,虽然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低速度,但在世界总发电量中的比例仍有所提高,达到了6%。
黄晓勇表示,刚刚过去的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复苏进程缓慢,受全球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能源行业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发展局面,从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以来,2015年国际油价继续振荡下行,油气价格的持续低迷,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各个环节,包括以美国页岩气产业为代表的技术与金融等相关领域。蓝皮书指出,虽然面临低油价的不断冲击,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面基本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球范围内核电发展也开始走向复苏。公众对核电的信心有所恢复,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实现小幅增长。2015年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也稳步增长,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了17.2%,增速较上一年16.4%有进一步的提高。其中中国的风电装机增量独领风骚,占到全球增量的51.8%。
黄晓勇认为,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核能的复苏,逐渐对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一定规模的替代效应,这或许将继续成为一种趋势。但在短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还要倚重油气等传统能源。能源结构转型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它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必将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而进一步向清洁化、高密度转型,但转型需要有各种因素的促成,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但是这种革命性变革的时期什么时候到来,它不仅仅取决于资源禀赋、能源的相对价格和能源投资,更取决于能源技术的革命。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