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随县发力新能源:好风引来60亿 光伏“充电”贫困村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荆楚网 发布时间:2016-06-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长期以来,随县是“能源赤贫县”,没有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消费只能依赖外地输入。

“地下没有的,向天要!”该县捕风发电、聚光发电、利用生物质发电,打破了能源“只进不出”的尴尬局面,并着手申报全国“新能源示范县”。

60亿元随“风”来

群山之巅,大型风机鳞次栉比,迎风旋转,成为随县山区的独特风景。

记者在随县发改局获悉,该县已建成5座风电场,总投资达60亿多元,装机规模60万千瓦,是湖北最大的风电基地。

短短数年,风电为何扎堆随县?

5年前,华润新能源公司来随县考查,结果令人惊喜。随县南北两大山系位于鄂北冷空气入口处,风速、风力稳定集中,有效发电时数长,且山脉附近交通便利,便于大型机械上山施工。多重优势叠加,随县成为风电企业抢先开发的热点。

2012年5月,华润公司投资11.2亿元建设随县二妹山风电场,安装58台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从动工到首台风机发电并网仅108天,创造了全国新建风电场工期最短记录。

此后,华能国际电力、中水电等公司纷纷来随县“采风”。当地风电并网价为每度0.7元,高于内蒙、新疆等地的0.51元。

该县抢抓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政策,规划二妹山、天河口、大洪山、万和、吴山等五座风电场。全部投产后,总装机规模71万千瓦,预计年可发电13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5万吨,年均创税收约1.8亿元。

光伏“充电”贫困村

走进随县尚市镇太山村,满山桃树绿意葱茏,桃林间,几排太阳能电池板格外醒目。村支书骆俊说:“多亏了光伏电,村集体才甩掉‘穷帽子’。”

太山村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随县扶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多个部门支援太山,一口气建起3座50千瓦光伏发电站。

“这些板板还真管用,晴天阴天都发电,一年能带来15万元的售电收入。”骆俊兴致勃勃地介绍,村集体有了收入,还拿出一部分钱用于以奖代补,鼓励贫困户建大棚种葡萄,一亩补贴3000元。

贫困户周红笋是收益者之一,他找亲戚借了七八万元,赶在去年底建起了5亩葡萄大棚。现在,全村已经有20多户申请,建好了百亩大棚。

据了解,随县有52个贫困村,个个都建起了光伏电站。一座50千瓦电站一次性投入成本30万元,有部门帮扶和企业让利,村里不花一分钱。建成后,发出的电卖给国家电网,每度电1.25元。这样,村集体一年至少能收入6万元电费,维护成本很少,管用25年。

秸秆燃气进农家

燃气灶开关“咔嗒”一声,一团淡蓝色的火焰“砰”地从气灶膛升起。不一会儿,厨房里飘满饭菜香味。

用秸秆燃气做饭,在随县殷店镇农民李常友家已有一年多了。“火力大、做饭快、很干净,价格比液化气低的多。”李常友很满意。

在殷店镇,像老李家一样用上生物质燃气的有500余户,气源来自该镇的鸿锦新能源有限公司。

该公司创建于2012年,占地24亩,主要利用秸秆、树枝等,生产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碳、木焦油、木醋液等产品。秸秆在农村遍地皆有,弃之可惜,烧之污染。然而,这些废弃物进了鸿锦公司,就变成“宝贝”。

记者在公司车间看到,工人们把秸秆、稻壳、玉米芯、锯末、碎木等搅拌混合,“喂”进机械入口,车间另一头,堆满各种产品。公司董事长何权说:“秸秆经气化装置处理后,会产出以甲烷为主的秸秆燃气。这种燃气具有火力大、热值高、清洁环保等优点,完全可以替代瓶装液化气,产出的木焦油、木醋液等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目前,该公司每天可消化10吨秸秆,建有1500立方米的生物质储气罐,经管道直通居民家中,可同时满足1500户居民生活用气。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发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