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我国“渔光互补”项目风生水起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闽西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5-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江西省分宜县7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已经进行,该项目利用分宜电厂的2143亩废弃灰坝,总投资6亿元,目前已完成5兆瓦的光伏太阳能安装。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我国能源必须走科技含量高、资源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发展道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记者了解到,去年“渔光互补”太阳能项目可谓是风生水起,从东北辽宁省法库县利用水面、内陆滩涂、坑塘水面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总投资25亿元以上,设计年发电4.2亿度,年产值4亿元大型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到华中湖北省天门市沉湖工业园生态农业示范区总投资24亿300MW光伏电站,再到东南江西鄱阳20兆瓦“渔光互补”太阳能项目,安徽芜湖繁昌县平铺镇60兆瓦“渔光互补”太阳能项目的运行。目前,我国“渔光互补”型集中在江苏、浙江省,其中宁夏、湖北、安徽、辽宁也有分布。

我国“渔光互补”项目风生水起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密集集中,在过去几年中,鱼塘、滩涂之上建立起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这种形式,一方面对于一些不喜欢光的特色鱼类、虾蟹类的养殖毫无影响,另一方面水面光伏的温度和通风条件也十分优越,有利于光伏组件提高发电量。

早在农耕文明兴盛的时代,中国人的老祖宗就发明了“桑基鱼塘”一种通过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经过简单的改造,使同一块土地的产出倍增。今天,走过工业时代,“渔光互补”的模式同样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模式所形成“上面发电、下面养鱼”“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不需占用农业、工业和住宅用地,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分享到:

关键字:渔光互补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