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汽车企业不能吃技术“独食”

作者:郭晨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6-03-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长安汽车、云内动力和科力远公司意向增资CHS,让CHS技术平台由一家企业的独门技术向开放平台迈出一大步。在日本车企借混动技术咄咄逼人、欧洲车企借插混技术高举高打、美国车企靠纯电动技术独领风骚之际,国内自主车企有“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意识与行动,让人十分欣慰。客观地讲,目前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没有可以吃“独食”的资本,开放平台、各取所需是保证产业发展的正路。

首先,国内新能源汽车长期受市场、技术、安全性等多方因素制约,相比之下,改变消费者用车习惯最少,最能够接替传统车,又符合油耗限值法规的混合动力技术无疑是降低平均油耗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尽管不能享受相关补贴,也可能无法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动机大多在1.8L之上),但是从丰田卡罗拉和雷凌双擎的市场表现看,只要售价合理,消费者会十分认可。其次,多家车企参与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有利于快速形成规模经济,产生规模效应。如果只有吉利汽车一家“单打独斗”,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规模化效果,成本下降也必然缓慢。丰田公司内部人士也曾透露,希望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的国内自主品牌能多一些,不只是丰田一家做,这不但能够影响市场判断,也能够降低相关零部件采购成本。

最后,混合动力技术在国内属于节能技术,不能享受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有些地方政府发放一定金额节能汽车补贴,但促进作用不大,国家政策不可能只针对一家车企实施支持,如果国内多家车企都来研发类似CHS的混动系统技术,未来获得政策支持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中国制造2025》绿皮书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被纳入10大重点领域,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商用车被列为发展重点之一。这不仅意味着混合动力技术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拐点,更预示着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必将出现快速增长。我们希望国内汽车企业能够放下短期利益、着眼长远市场,技术上“抱团取暖”、市场上合作共赢。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