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风电、光伏发电、煤电,是宁夏的优势资源,它们在支撑宁夏经济发展方面“功勋卓著”。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些资源优势在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过程中,却遭遇了新挑战。
如何助力能源产业顺利跨坎越坡?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宁夏代表团的代表们纷纷为风电、光伏发电、煤电的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新能源“向东走”,政策、市场都需给力
煤电、风电、新能源,构成宁夏电力产业新版图。
近年来,按照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宁夏火电装机接近2000万千瓦,宁东至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山东送电1400亿千瓦时。2016年,国家首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通道宁东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华北、华东地区的用电紧张和环境污染,并将有力带动宁夏煤炭资源优势转化。同时,新能源迎头赶上,宁夏累计建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128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比重的38.7%,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新能源装机比重有所提高,但受调峰能力等制约,2015年,宁夏“弃风弃光率”接近12%,西北地区“弃光率”达12.6%。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当下,大量新能源眼看着被白白浪费。
市场的问题还需市场调解。全国人大代表张八五建议,从国家层面科学推进电力生产力布局,有序审批新增电源发展,通过市场化方式组织宁夏电量外送。发挥市场杠杆调节作用,出台新能源参与直接交易政策,鼓励新能源扩大参与直接交易额度,逐步将火电企业作为新能源的调峰电厂。同时,对于能耗高、排放不达标、运行成本高、装机容量小的自备电厂实行淘汰,实现新能源替代。
“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新能源外送能力的提升,支持宁夏通过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打捆外送新能源,并在宁夏新规划建设以新能源外送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将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输往东部,解决西部‘弃风弃光’和煤电过剩等问题。”张八五建议。
重点煤化工项目能耗核算需“另眼相看”
2015年,宁夏淘汰落后产能140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3.5%,成绩不俗;“十二五”期间,宁夏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左右,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体节能目标。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宁夏代表团代表们认为,上述节能目标的实现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大力气抓节能,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对我区的差异化节能考核政策的支持。
“从全区能耗结构看,宁东基地大型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达产,使能耗急剧增加,拉动我区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增长和单位GDP能耗上升,落实国家‘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难度巨大,这是我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节能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全国人大代表白尚成说。
“十三五”期间,我区工业重点项目能耗增量4680万吨标准煤,其中,宁东煤化工项目能耗增量3495万吨标准煤,其他工业重点项目能耗增量1185万吨标准煤,工业技术节能减少能耗250万吨标准煤;工业以外领域新增能耗200万吨标准煤,全社会能耗增加4530万吨;到2020年,宁夏全社会能耗总量达到10030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82.3%。
照此推算,“十三五”期间,我区单位GDP能耗将累计上升30%。若扣除宁东煤化工项目能耗,“十三五”我区全社会能耗将增加1200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将累计下降10%左右,为我区落实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约束性指标创造条件。
代表们认为,宁东基地是引领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宁东基地的发展也必然会对宁夏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控制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代表们建议国家发改委能够充分考虑宁夏实际,在“十三五”节能目标考核中继续将宁东基地煤化工项目能耗予以扣除。(记者 马晓芳 徐佳敏 李 徽 李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