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丰田在混动领域为何向它伸出橄榄枝?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汽车之家 发布时间:2016-10-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1997年的第一代普锐斯至今,丰田的混动车型全球累计销售超过了800万辆。毋庸置疑,在混合动力领域成熟的技术让丰田成为了行业内最领先的力量。然而,在丰田的背后其实有这样一家低调的中国企业,它便是为丰田混动车型提供电池技术的科力远(CORUN)公司。

汽车之家

● 科力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1998年,它是一家靠电池技术崛起的企业,如今打造了一条从储能材料、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包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电池回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其产品供应于丰田等国际一流的主机厂,科力远的迅速成长离不开其创始人钟发平的苦心经营。

汽车之家

钟发平?何许人也?也许它师弟的名字:王传福你会更熟悉一些。同样毕业于中南大学的两位校友,谁都想不到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狭路相逢,师弟王传福从电池行业做到了比亚迪汽车,而钟发平也逐步扩张了其电池以外的更多业务。

汽车之家

虽然是同门师兄弟,但在电池技术上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王传福认准了锂电池,而钟发平走向了镍氢电池。也正是镍氢电池技术让这家湖南的电池企业与国际一流汽车厂商丰田发生了“化学”反应。

● 为什么丰田会有求于科力远?

与丰田的第一次接触是在2011年,不断壮大的科力远在这一年收购了松下旗下的日本湘南电池工厂,这家工厂此前从第一代普锐斯开始就一直是丰田的镍氢电池供应商。2014年8月4日,科力远与丰田等几家企业在江苏常熟建立了科力美公司,科力远占股40%为最大的股东。科力美辅助生产镍氢电池的电芯和极片,然后将其运送至日本本土的丰田电池工厂,在日本完成整个动力电池组的装配,装配完之后再将动力电池组运送至中国及其他地区,进行混合动力车型的总装。

汽车之家

丰田和科力远有相同的技术愿景,他们一致地认为镍氢电池是目前最适合混合动力车型的选择。镍氢电池相比锂电池的优势是在安全性、寿命、成本方面,它的弱势是能量密度相对低一些,也就是同等容量下它更大更重些,不过这在本身电池容量不需要太大的普锐斯、卡罗拉双擎等普通油电混合动力车上,其重量和体积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海外第四代普锐斯虽然可以选择锂电池版本,但目前没有大范围被推广的一个因素。只有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上需要更大的电池容量时,那么使用镍氢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劣势才会凸现出来。

一汽丰田 卡罗拉 2016款 双擎 1.8L CVT旗舰版

未来丰田在中国市场大面积推广混合动力车型,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一个成熟可靠的国内电池供应商是必须不能少的,纵观全国后,与丰田的电池技术路线一致的科力远或许是最合适的伙伴。当然,丰田不只看重了科力远在镍氢电池领域的能力,其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方面同样让丰田刮目相看。

我们解读过吉利与科力远共同研发的CHS混合动力技术平台(文章链接《专利面前 看吉利如何PK丰田混动技术?》),其归属为科力远与吉利以51%和49%的股份成立了新的混合动力技术公司。

汽车之家

由于这套混合动力系统内部增加了多套锁止离合器,其搭载车型在纯电行驶时,能达到的最高车速理论上要高于目前丰田的混动车型。另外,相比丰田的E-CVT系统,它不仅匹配普通油电混合车型,而且未来还能适应于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由于在科力远与吉利成立的混合动力技术公司里,科力远占据了更大的股份,其新公司的产品可以面向全行业供应,据称,目前长安汽车方面已经与其进行了相关合作,后续长安也很有可能会推出搭载科力远CHS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据科力远方面人员称,甚至未来丰田也会在此相关方面进行合作开发的项目。

● 总结

我们知道,国家在2020年要实行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应达到百公里5升油的计划,那么目前来看普通燃油车还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另外,纯电动汽车由于巡航里程和充电设施不完善等限制,依然没有更大范围的普及。相比之下,短时间内混合动力车型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可以猜测在混合动力领域的“老司机”丰田和镍氢电池“大王”科力远面临着很好的市场前景。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更期待的或许是二者合作出更多的混动车型推出市场吧。

分享到:

关键字:丰田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