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2015年12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两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实施了全市范围内除电动汽车外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的限行措施。“限油不限电”的规定将人们注意力的焦点引向了当下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汽车”。据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的销量有望达到22至25万辆,在全球占比将超过40%,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杨先生就是这20余万新能源车车主中的一位,“我今年11月提的车,已经开了一个多月了。感觉还不错,能够满足市内代步的需求。”
已经拥有一辆燃油车的杨先生可算不上是机动车的“刚需”一族,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再添置一辆新能源汽车时,杨先生说:“我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得比较快,想尝鲜儿吧。而且现在新能源车也不限号,像现在的雾霾天,(燃)油车有一半都出不去,但是新能源车就不受限制。”
除了开车不限号外,相较于“一号难求”的普通小客车购买指标,购买新能源车要容易得多。这也使得许多购车人将目光由传统的燃油车转向了新能源汽车。据统计,北京市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数从今年年初到年底已经增长了近3倍。
车主杨先生还给咱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的成本仅为燃油车的四分之一,“新能源车最大的优势还是成本低。像燃油车,我的驾驶习惯很好,相对已经比较节能了,我开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大概在6升左右,按照现在油价计算大概需要42元,每公里油耗大约要4、5角钱。我的新能源车呢,充一次电,大概是20度左右,能跑150、160公里,平均下来,一公里的成本是在一角钱以内。”
除了杨先生计算的这笔“油耗”账外,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也给咱们算了一笔买车账,“在消费者的购买环节有购买补贴。比如,我们新上市的EU260,它的市场价格是24万不到25万,那么国家补贴后,消费者购买的成本只有14万,那么实际上,有11万左右的购车款是国家补贴的。第二个是在购置税环节,纯电动车是全部减免的。”
相对低廉的购车价格和行驶成本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的重要原因。但在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新宠的今天,仍有许多消费者对其持观望态度。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和配套的充电设施,都是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因素。
敢于尝鲜的车主杨先生,也在使用中产生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他对记者讲起了不久前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尴尬事:“前段时间,我有位同事的孩子夜里发烧,带着孩子去医院回来,就在离家门大约两公里的地方,车没电不动了。大半夜没办法,男主人只好回家开了燃油车开出去接家人。把新能源车推到一边,等到了天亮再想办法。像这种事情就很尴尬。”
杨先生说,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汽车厂商就为他在自家小区免费安装了充电桩,在家充电十分方便。可是如果外出需要充电的话,就不是那么方便了,“目前来看不太方便,因为提供充电服务的停车场很少。我自己备了一个充电板,如果出去没电了只能借用别人的电路救急。”
明年即将出台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或许可以为杨先生排解“充电难”之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一周前,《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紧随其后,杨先生生活的北京市也公布了新能源小客车公用充电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办法。在如此大力的政策扶持下,企业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透露:“我们明年要建更大规模的公共充电设施,我们的目标是7000个充电桩。政府也有一些政策,比如北京12月23日出台了充电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小区充电设施配比要达到100%,而且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北汽就已经承建了一部分小区的公共充电设施。应该说各级政府纷纷加大了对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未来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充电将不再是问题。我相信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能够实现很方便的充电,甚至可以说比加油站更方便。”
政策扶持在调动了企业积极性的同时,也为普通民众的生活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北京市主要商业区、医院、公园、高校周边的公共充电设施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相信在“十三五”规划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将逐步完善。不久的将来,杨先生出门就再也不用随车携带“插线板”了。
不过,对杨先生来说,光解决充电难问题还远远不够,车辆电池本身的续驶能力和使用寿命也是他的另一大担忧,“充电是一个方面,车本身的续航里程也很重要。咱们用过手机都知道,电池寿命会逐渐缩短,我相信未来车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比如我买的时候续航为200公里,5年后可能续航里程连20公里都不到了。电池的耐用性也是很大的一个顾虑。”
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厂商,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张勇对杨先生的担忧表示十分理解,“从我们自身的产品来讲,也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今年年底推出了续航里程250公里的车,(20)16年我们要推出300公里的,到(20)17年,我们准备推出400公里的。我们企业的努力,将更长续驶里程的产品推向市场,而且做到性价比要使消费者能接受。”
从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中受惠的除了杨先生这样的普通消费者外,还有像北汽新能源这样生产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品牌,“‘十三五’规划的提出对中国的整个汽车产业来讲是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在燃油车市场,我们和跨国品牌确实存在了一定的技术和品牌劣势,那么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纯电动领域,我们可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迎头赶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各个自主企业也看准了这种机会。节能减排啊,这种环境的压力吧,等等因素促使了中国所有自主品牌都进入了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加快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是整个产业层面。从北汽的角度来讲,北汽集团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集团最重要的一个转型升级的推手,作为最重要的产业板块来做一些支撑和支持。”
虽然对新能源车这种新鲜事物还有着种种担忧,但车主杨先生确实感受到了新能源车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在他看来,任何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被接受再到被追捧都是需要一个过程。这,急不得。
而另一边,在“十三五”规划的激励下,像北汽新能源这样的汽车企业敏锐地把握住了发展机会,着眼未来,制定了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我们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实现50万辆的销量目标,实现全国甚至全球的领先地位。在研发能力上要达到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知名院校及高技术拥有企业合作,推动研发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