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光伏产业:旧账未了难有新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太阳能发电 发布时间:2015-12-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期,有关“十三五”规划的消息显示,中国光伏在未来五年的装机目标大致是1.5亿千瓦左右,如果平均计算,则每年度的装机规模要达到30吉瓦。

 

尝试规模化利用不过才短短三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便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辉煌。

 

2013年,中国政府出台全国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尝试规模化应用。是年,中国光伏装机便在上一年3.5吉瓦基础上快速跳升至11吉瓦规摸,并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市场领头羊。而当年,全球光伏年度装机也因此首次突破30吉瓦,达到37吉瓦。随后的2014年略为平淡,国内装机基本维持上年规模;但在即将结束的2015年,则已经可以肯定将再上一个台阶,或首次突破20吉瓦大关。

 

也由此,市场对于“十三五”期间年度装机规模将突破30吉瓦的消息反应比较平淡,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这跟生病吃药是一个道理,再好的药也需要适量,不是加大剂量就能提高药效。

 

不过,与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相反的是,随着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大,一个一直如影随形的老问题——补贴资金的拖欠,却更加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光伏补贴拖欠时间普遍长达两年以上,拖欠总额已近200亿元。其中,仅排名前15位的光伏电站营运商的合计补贴欠账就已超过100亿元。

 

代表国家信用的补贴,成为了一张“空头支票”,这让许多中国光伏电站投资者由此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另一方面,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下调几乎已成定局,唯一的悬念是何时开始下调以及下调多少的问题。

 

在各方压力的挤压之下,光伏电站的实际投资价值正在不断降低,让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止步。

 

据华北某光伏大省能源主管部门透露,估计到今年年底,该省去年和今年两年合计的装机指标或只能建成二分之一左右。原本很抢手的项目指标,在近期似乎有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趋势,因而致使不少项目“圈而不建”。

业内都知道的一个秘密是,指标或者说“路条”的买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路条”买卖的治理而言,主管部门增加指标的做法,无疑是对症的。但是,如果仅仅盯着指标和任务,而忽略理顺补贴的问题,恐怕很容易陷入“指标和装机越来越多,补贴欠账也越积越大”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很可能是加速这个产业的“平庸化”,让这个新兴产业失去投资活力。

 

只有结清补贴的历史欠账,让补贴发放流程更为畅通,才能让整个产业及其投资者轻装上阵,才能让“十三五”的清洁发展蓝图落到实处。这同时也是事关国家信用、事关当下的政府向市场放权的改革大局能否落实的问题。

 

补贴拖欠,已是至关整个光伏产业前途的“死穴”。

 

此“穴”不解,中国光伏难有新局面。

 

原标题:中国光伏产业:旧账未了难有新局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