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全球能源观坚持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来研究和解决世界能源发展问题,更加注重能源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各种集中式(基地式)与分布式清洁能源的统筹开发,要求以“两个替代”为方向,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载体,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保障世界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供应。全球能源观是遵循能源发展规律,适应“两个替代”发展新趋势,总结提炼形成的关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提出了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向、基本原则、发展趋势和战略重点。
一、基本内涵
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方式,消除大量碳排放对人类生存的长期威胁,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取之不尽,零排放、无污染,在全球范围开发清洁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既可以减缓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带来的能源供应安全压力,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也可以减少化石能源在终端的直接利用,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方向是“两个替代”。能源开发从高碳向低碳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生产趋势,这是全球范围开发清洁能源、推进清洁替代的理论基础。能源利用从低效向高效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趋势,这是实施电能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能源配置从局部平衡向大范围互联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以电网为平台的能源输送趋势,这是实施“两个替代”的重要基础。
基本原则是统筹协调。能源问题具有全局性,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把能源发展与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统筹考虑、协调推进,要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等措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甚至消除因争夺有限的化石能源引发的政治对抗和激烈冲突,在清洁能源充足供应的基础上,形成政治和谐、经济合作、环境优美、社会共赢的世界发展新局面。同时,能源发展方式与资源禀赋紧密相关,这要求在能源开发上,充分考虑世界能源资源特别是清洁能源资源的禀赋特征,高效、统筹发展各种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全方位保障能源供给。
发展趋势是清洁化、电气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能源开发环节,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能源开发清洁化;在能源消费环节,以电为中心,用电能替代其他终端能源,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实现能源消费电气化;在能源配置环节,形成覆盖全球、广泛互联的电力网络,实现能源配置网络化;加快能源电力技术创新,广泛应用信息通信、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使清洁能源发电及并网、电网运行、用电更加安全智能,实现能源系统智能化。
战略重点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能源、市场、信息和服务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架构,具有平等、互动、开放、共享等互联网典型特征。
二、核心内容
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研究和解决能源问题,是全球能源观的核心内容。
(一)全球性
全球能源观立足全球,认识和把握能源问题。一是能源开发的全球性。二是能源配置的全球性。三是能源安全的全球性。四是环境影响的全球性。
(二)历史性
全球能源观是从能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形成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一是能源发展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紧密关联。二是能源发展与技术创新历史进程紧密相联。三是能源发展各环节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能源品种从低品质的薪柴、畜力等向高品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和清洁电力发展。能源开发从开采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转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能源配置从运输周期长、效率低的铁路、公路、管道等配置方式,向瞬时、高效的电网输电发展。能源利用从低效的直接燃烧向高效的终端电能利用发展。
(三)差异性
全球能源观统筹考虑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能源资源禀赋、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注重合作共赢、协调发展。一是能源资源禀赋的差异性。这是能源资源的自然属性。二是能源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其本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差异。三是能源地缘政治的差异性。这是化石能源稀缺性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
(四)开放性
全球能源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能源品种、结构、特性、市场等不断向前发展。一是能源资源的开放性。化石能源具有稀缺性、地域性,与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政治外交等紧密关联。而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对化石能源具有开放性,全球共同开发、共享资源是必然趋势。二是能源系统的开放性。开放的能源系统更安全、更有发展活力。三是能源市场的开放性。保障充足的能源供应,是实现能源回归一般商品属性、构建公平开放的能源市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