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的规划建议,并明确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关键词几乎都与新能源行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新能源行业、可再生行能源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
随着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出台,能源十三五规划也呼之欲出。此前,我国政府先后在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30年要达到20%。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在11月5日召开的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上表示,要实现2020年15%的目标,未来五年风电和光伏发电每年均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
朱明还指出,能源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得到优先开发利用,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建立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部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5.6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5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具体而言,水电装机将达3.5亿千瓦,风电2.5亿千瓦,光伏1.5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提高9%,确保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达到15%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在未来五年中将备受关注。那么,如何才能让新能源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新能源分会理事长,十一科技董事长、院长赵振元在接受金融界网站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希望国家政策能够稳定,不要朝令夕改,经常波动;要逐步将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体现到法律上来,这样才能使投资者有信心。其次国家要体现出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支持,包括对新能源的补贴,应该建立长期的机制,让新能源企业在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等方面获得一个缓冲期,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成长。
对于能源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赵振元表示,新能源的发展首先应该与国家形成配套,把中国政府对外的承诺变为具体的实施计划。其次,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制定长远的规划,稳定的发展而不是每年都出台年度规划。第三,要少给新能源企业设置障碍,“文件少出几个,话少讲几句,事多做一些,新能源就有希望了。文件出的太多了,话说的太大了,市场机制、价值就没有了”。
不过,新能源行业虽然大有可为,但身在其中的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大部分企业面临着融资困境。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杨怀进指出,新能源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但由于融资棘手,银行又对企业不理解、不支持,资金问题愈发严峻。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仇展炜表示,据他了解,80%的电站拿不到政府补贴,而银行也不给融资。
登陆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尽管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但部分企业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对此,赵振元指出,光伏发电离不开资本市场,但由于光伏企业回报慢、回报率低,因此仅依靠资本市场是不够的。要探索包括租赁公司、银行贷款等在内的过重融资途径来解决资金难题。
他指出,虽然上市的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定增等方式“圈钱”,但也只能几年定增一次,一次20个亿,只能建200M的装机容量,“塞个牙缝都不够”。所以他认为,“企业不能光靠资本市场圈钱,这样带来的恶果就是好多企业都遇到困难。很多企业圈30个亿就要干300亿的活,这样资金链就断了。断了怎么办?就被ST了。本来活的好好的,但走的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