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储备,如何用好这些能源不仅关乎我国能源结构与经济转型,更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近日,记者通过赴新疆实地采访发现,金融服务在能源储备“变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丝路沿途无限“风光”
对新疆的戈壁滩而言,农业耕作成本很高,乍看不像是个经济价值大的地方,但稍加研究却不难了解到,这里蕴藏的清洁能源储量却是惊人的。资料显示,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6的新疆,陆上风能资源占全国总量近四成,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则高居全国第二。例如达坂城这个我国最大的风电场,常年风力均匀稳定,年风能蕴藏量高达250亿千瓦时。
“哈密的戈壁与荒漠面积大且无遮挡,全年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是我国的光照一类地区,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建设。”华电集团哈密石城子光伏电站主任工程师徐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想用好无限“风光”的新能源也并非易事。据专家介绍,光伏、风电的建设,前期固定投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加之新能源每度电的发电成本高于上网电价,初期只有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回本盈利。因此,前期足够的信贷支持对“风光”能源的及时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
信贷支持戈壁建厂
“达坂城的姑娘美,小伙子也漂亮……”对于初到达坂城这座丝路重镇的人而言,更深刻的印象或许还有风高日烈。这也绘就了另一幅壮丽的画卷: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远处的博格达峰清奇峻秀,一排排擎天而立的风车,宛如军容严整的戍边将士,转动着几十米长的巨臂,将不可一世的狂风幻化成宝贵的电能。
“建设银行针对我们客户的需求及时推出了相关金融产品,特别是将常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的银行承兑汇票嫁接到我们风电这种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这样一来,既降低了我们的融资成本,又提高了时间利用的效率。”作为这幅画卷的书写者之一,中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达坂城风电公司党委书记赵晓云如是评价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服务。
在哈密,徐光诚所在的电站同样得益于建设银行对新疆新能源产业提供的金融支持。2009年至今,建设银行哈密分行已对华电、中电投、中广核、中国电建等多家企业的光伏项目进行了支持,贷款余额达7.8亿元。与此同时,该行在哈密地区光伏项目储备亦多达10余个,审批未发放金额超过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