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如果说“户户通电”工程给予了新疆人民最大的实惠,那么,国家电网公司在新疆自治区的另一项重点工作——“疆电外送”则是将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推向了全国各地。“十二五”期间,新疆电网的两大重要工程翻开了自治区“疆电外送”的新篇章。
2012年5月13日,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同时开工,这标志着“疆电外送”战略实施迈出了关键一步。
总投资95.6亿元的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于2013年6月27日顺利投运,该工程使新疆电网的外送能力达到200万千瓦,并成功实现向青海送电,全面提高了能源资源的输送效率。凭借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的两条通道,2013年年底,新疆电网年度“疆电外送”电量首次突破60亿度,同比增幅达102%,相当于外送标准煤200万吨。
2014年1月27日,这一天注定被载入新疆电力工业发展史。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完工使新疆迈入了“特高压时代”。2192公里输电线路,先后跨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哈郑特高压工程的顺利投运意味着新疆能源又多了一条“走出去”的大通道。这条连接西部边疆和中原大地的“电力丝绸之路”,额定外送能力达到800万千瓦,是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一、二通道的4倍。在额定功率运行下,哈郑特高压工程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500亿度,直接拉动新疆投资1000亿元,拉动河南GDP增长2500亿元,相当于运输煤炭23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万吨、二氧化硫33万吨。
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电力装机5280.8万千瓦,其中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129万千瓦。这一年,新疆电网“疆电外送”电量累计达到306.9861亿度,其中火电外送电量达到271.2975亿度,相当于外送煤炭938.6万吨,有效地缓解了疆内铁路的输送瓶颈,同时还外送风电35.6886亿度,使新能源企业增加收益约22.48亿元,给电力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并拉动GDP增加103.87亿元。
“十二五”期间,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和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先后投运,有力促进了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直接拉动投资3000亿元,提高新疆GDP约1.5个百分点。今年9月8日,国家能源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实施跨区域送电”全国人大重点建议跟踪办理座谈会。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表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疆特高压“疆电外送”工作,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加快后续特高压工程的审批核准工作。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新一轮能源开发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新疆加快建设区域内电网和通往疆外的输电通道。按照新疆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从2016年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2019亿元,用于新疆电网建设。到“十三五”末,新疆将建成投运准东—成都、准东—华东两回±1100千伏和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伊犁—巴基斯坦±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若羌—青海花土沟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疆电外送”通道,并在疆内建成乌昌都市圈环网、天山东环网、天山西环网、喀什克州核心区环网和环塔里木环网5个750千伏环网。届时,新疆将形成“五直流、三交流”外送电通道,“疆电外送”能力将由现在的1300万千瓦提高到5000万千瓦,每年可将煤炭、风、光等资源转化的3000亿度电量输送到国内负荷中心,相当于年转化原煤1亿吨。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如今,从天山脚下携风而来的早已不再是古诗中所描述的漫漫尘土,沿着“电力丝绸之路”眺望,成千上万度的清洁电能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我国中东部地区,它们在给内地送去能源的同时,也拉动了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见证了新疆的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