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张家口并网风力发电规划实施还需迈过几道坎?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08-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记者:张家口成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优势在哪儿?

 

仲继寿:作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涵养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张家口具备电力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良好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此外,京津冀地区有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空间。因此国家将张家口可再生能源作为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我认为这是国家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协同的试验田,是一个国家战略的体现。

 

记者:我们注意到,规划提出,建设10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级的太阳能供暖示范项目,太阳能保证率在50%以上,而国际上已有的跨季节集中储热供暖项目一般在小镇级、几万至十几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级,太阳能保障率一般在30%左右。要实现大规模太阳能建筑供暖难在哪儿?

 

仲继寿:由于崇礼夏季制冷需求较小,因此实现大规模太阳能建筑供暖的前提是,要突破跨季节大容量集中储热技术与被动低能耗建筑技术,在热源侧充分利用全年的太阳辐照能量,在应用侧尽量降低建筑供暖运行负荷。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有可能实现50%以上的太阳能供暖保障率。但由于我国大规模跨季储热建筑供暖项目的工程实践还较少,还需要在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上加大投入。

 

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张家口并网风力发电、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和生物质发电量151亿千瓦时/年,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7%;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超过4000万千瓦,可安装的光伏装机超过3000万千瓦。如此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融入传统电力系统的目标是否现实?

 

仲继寿: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尽快形成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电力体制机制,这也是规划能否实现的核心命题。

 

首先要加快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这是社会资本和生产企业积极投入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前提。其次,实现多类型能源自由接入和可再生能源无歧视接纳,实现发电侧电量预测与用电侧负载调节,既是建设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也是可再生能源电力与热力顺利并网、实现规模化低成本应用的基础条件。

 

同时,加快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创新、完善全民与全社会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也很重要。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应用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覆盖,需要逐步建立与百姓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机制,这也将从用户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和输配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建立光伏与光热统一利用市场,统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太阳能热利用的计量方法。

 

记者:规划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仲继寿: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是对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和能源革命的重大问题开展先行先试,示范区所形成的管理模式、市场机制、政策环境和区域一体化规划经验,不仅适用于京津冀地区,而且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发展具有可复制性。

分享到:

关键字:张家口 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