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六亿亚洲人没电用?!那中国呢?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南度度 发布时间:2015-08-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电,大概是空气一样的存在。无形,无味,无可或缺。

 

但你知道吗,一直到今天,亚洲的无电人口依然高达6亿,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地球那边的非洲。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翟永平,从亚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能源挑战切入,大致把这些国家分为三类:

 

第一类,还没有解决人民生活所需基本的能源供应问题。比如印度,尚有将近3亿人口没有用上电;即便是那些已经通电的区域,电力供应服务也很不稳定,开会往往说着说着话就停电了,但是没有任何人会有露出丝毫的讶异。再加上亚洲还有18亿人口使用传统的秸杆烧火做饭,这都是access问题,属于基本生存需求。

 

第二类,电力普及率和供应稳定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是发电成本、用电价格过高,不但影响到了本国企业的竞争性,更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负担能力,比如,菲律宾和马尔代夫。预计菲律宾到2015年底基本上可以实现村村通电,但是电价水平在亚洲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马尔代夫是一个岛国,也已经实现了100%的居民户通电,但是这里的发电成本高达每度电30-60美分之间,比光伏发电成本还高。政府不得不每年为发电企业提供超过高1亿美元的补贴。虽然马尔代夫旅游收入不薄,但是如此高昂的补贴还是难以为继。这是一个能源承受能力问题。

 

第三类,这类国家能源供应的入口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而且能源价格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或者说基本上可承受,比如中国。中国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解决能源供应的典范,但也面临着一个涉及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问题。

 

所幸,中国位于第三类区间,在这为数6亿的亚洲无电人口中,占比是小的。这个数字,2011年是500万,2012年底是273万,现在还剩3.98万(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8月1日公布的最新资料)。

 

中国的无电人口正以加速度走向绝迹。但是,寥≠无。

 

为攻坚用电的最后死角,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提出以下五项要求:

 

尽快落实工程配套资金,及时拨付给建设单位;

 

加快工程设计和施工准备,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设备和材料供应;

 

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确保按时完成电网工程建设任务,对电网延伸暂时难以到达的地区及时发放户用光伏临时供电;

 

青海省政府建立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玉树、果洛州政府密切配合,全力协调推进工程建设;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按周报告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达到电力普遍服务标准。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电力普及走到了今天,为何中国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口无电可用?是电网不给力,还是政府补贴没到位?

 

今天,南度度为大家带来的科普文章来自电力系统内人士严同,他将告诉你,电力的“最后一公里”,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不可承受之重。

● 中国还有哪些无电人口,分布在哪里?

 

中国的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民族习惯迥异,不少区域处于祖国的边境线上。一直以来,我国的无电人口主要分布于下图几个省份↓↓↓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消息,目前,内蒙古、新疆、四川、甘肃、西藏等无电人口已全部实现通电,最后的用电死角位于青海玉树和果洛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施工艰难。

 

至于无电人口的数字,2011年是500万,2012年底是273万,现在还剩3.98万。

 

● 为什么会无电,有哪些因素制约?

 

首先施工难度大。

 

比如在西藏,解决一户用电的花费,是内地的百倍,物资运输非常困难。全国各地的物资运到成都,再用火车运到大理、丽江,再用汽车运到318国道。电线杆不能走318国道,只能偏离318国道,用拖拉机运,拖拉机也开不了的地方就用牦牛拉上去。全程1500公里线路上,建了1100条索道,平均长度1公里,直上直下。

又比如新疆某无电区,地处偏远,远离电网。位于帕米尔高原峡谷内,全年无霜期仅为110天左右,乡政府离县城210千米。交通条件况极恶劣,与县城的道路要通过海拔5000多米的冰达坂。

川藏联网工程施工路途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很多地方,含氧量通常只有平原的30%。去过西藏的应该知道缺氧下的睡眠是如何难受。

 

没有路。参与工程建设的骡马就有1000匹左右。索道就架设了近1000根,索道总长度达1100公里,什么概念!

 

结果,就这样一条电力天路,被硬生生的修成了。至于里面牺牲的诸多电力员工,谁会记得?

其次建设成本高。

 

由于地形条件恶劣,建设成本高的吓人。工程物资运输只能“人背马驮、肩挑手抬”。拿一根普通电杆价格来说,经过多次人工转运后,成本高达采购价格4-5倍。

 

再拿户均一万元的建设成本来说,初略地算下,电力公司需要售出两万度电左右,这仅仅是销售收入,还没有计算电力公司的合理利润、电力损耗等支出。

 

就这样,收回投资,100年都不够。

 

而自从“十一五”以来,无电建设的户均投资显著增加,四川甘孜州某乡的户均10.41万元。

● 那些地方不适合居住,为什么不搬家?

 

搬家移民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是谁都不愿意触碰的问题。

 

移民涉及的面太广了,是个社会问题。迁出后无法解决生计问题怎么办?过的不好闹事了怎么办?现在3万多人口还好些,之前几百万人口的移民问题,谁敢碰?

 

何况还有无电人口集中在边境,处于政治原因也不好搬出来。

● 世界范围内是怎么解决无电问题的?

 

当然,不和印度比。印度还有接近3亿的无电人口。

 

看看欧美发达国家。

 

以美国为例,美国有偏远地区供电计划,初始投入也不小,起步也早,所以无电问题不是很突出。由于生活水平的问题,美国无法接入电的地区也会自备发电机,现在分布式能源也发展的很不错,基本可以自发自用,加上美国的地理环境也比中国略好些,所以欧美的这些问题早就得到解决了。

 

其实,我国对消除无电工作也是不惜代价的,毕竟涉及维稳和民生。

 

电网这么多年投了多少钱就不说了,代价太大。国家能源局也启动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以大电网延伸供电为主,分散电源就地供电为辅”的实施原则。

财政也给予倾斜和支持。对纳入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延伸和小水电工程,给予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对纳入“金太阳工程”的光伏独立供电工程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剩余资金由项目单位以援建方式出资。

 

力度不可谓不大,而且李克强总理也承诺了,今年年底解决。

 

相信,无电人口终会消失,下图中的场景有朝一日将不复出现。

 

分享到:

关键字:发电企业 电力行业 用电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