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8月5日,在连日35℃以上高温天气的影响下,安徽合肥电网用电负荷达506.3万千瓦。受高温大负荷的影响,当日中午12:35分,合肥市广西路变电站06开关因故障发生动作跳闸,造成了部分用户停电。此时,合肥供电公司调度值班员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远方操作,12:39分就恢复了供电,不到4分钟内就完成了传统配电网故障2小时才能完成的操作,刷新了安徽电网自动化事故处理操作的新纪录。
配电自动化让电网“智慧”思考
合肥是目前安徽省唯一试点进行配电自动化工程实用化建设的城市,自2012年起,合肥供电公司在该市滨湖新区及城区部分区域相继推进该工程,并于2014年5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的实用化验收。
目前,在日常电力调度工作中,合肥供电公司积极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计划停电、临时停电与事故处理中的应用,利用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覆盖区域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荷情况。一旦区域内发生设备故障跳闸的情况,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即可通过远方操作,快速隔离故障区域,恢复无故障区域供电,从而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与配网供电质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上旬,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使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共进行远方操作1246条次,遥控成功1164次,辅助处理事故异常38次,平均节约停电时间达80%以上。
另据悉,截至目前,合肥市滨湖新区的配电自动化线路建设覆盖率已达100%,城区二环内也覆盖超过25%的区域。今年该公司将持续推进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率。预计到2016年底,合肥城区电网将实现100%全覆盖。
热倒合环让不停电操作成为可能
今年4月15日下午,合肥供电公司配电工作人员对该市上湖名院小区开闭所开关线路进行了不停电倒负荷操作,这是合肥地区第一次成功实现城市配网线路负荷转移的不停电操作。
据了解,过去传统的城市配网开关线路倒负荷操作,均采用先停后送的“冷倒”操作方式,即需要操作时先对操作线路作数分钟的短时断电处理,再进行下一步的负荷转移操作。而此次合肥供电公司成功实现的合环倒电操作方式,则不需要对涉及到的用户进行停电。工作人员采取了最新的无线技术对需要倒闸操作的配网电源进行核相,无需直接接触柜内高压电,在柜外即可判定相位是否正确。全程中,需要倒负荷的线路无需停电,从而有效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及电量损失。
按照相关规划,合肥供电公司将配电网热倒合环操作列入2015年城市配网建设重点工作之一,有计划地对合肥市区所有变电站10千伏联络线进行全面摸排,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线路相位、相序的核对,潮流理论计算,逐步梳理出具备合环倒电操作条件的线路名单,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此类不停电操作。
在目前合肥城市配电网的计划停电和故障处理的过程中,合肥供电公司坚持“能倒必倒”的原则,具备合环倒电条件的一律进行合环不停电操作;对于目前暂时不具备合环操作条件、仍需要进行停电倒电的线路,则采取多点操作模式,一拉一合连续进行,从而有效缩短了停电时间,大幅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与用户满意度。
统筹计划让电网管理更强
5月27日,合肥供电公司检修人员在220千伏常青变电站,一次性对站内一段母线上所有的一二次设备开展半站集中式停电检修。据悉,自今年以来,合肥供电公司在推行集中式检修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检修计划统筹管理,全面梳理、汇总配网市政建设和年度基建、技改、大修各项目涉及的停电线路及停电时间,编制全年配网线路停电检修计划,并按季、月、周不同时段逐步细化,尽量结合主网线路停电检修计划,实现主配网“同停同修”。通过严格的统计与计算,对检修计划执行各环节实施时间节点管理,做到工作流程的无缝衔接,减少无效操作时间,从而有效缩短检修工作的停电时间,提高对用户送电时间的准确率。
此外,从今年起,合肥地区内的四县及巢湖市10千伏及以上停电计划,全部纳入统一管理,由运维检修部统一对市县供电公司内所有的停电计划进行统筹,充分考虑上级电网与下级电网的互动配合,以及常规检修与基建、技改项目和市政工程的停电配合。
今后,合肥供电公司还将继续深化配电自动化技术,进一步推行配网合环不停电操作,根据“一停多用、能带不停”的原则,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检修停电计划,有效提升城市供电可靠性与客户满意度,全力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