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不是将现有的一切推倒重来,也不能一蹴而就,是既有系统(设备)与新系统(设备)以及与先进的通信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借此不断提高其智能化水平的漫长过程。因此,智能电网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通力合作,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0年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中、英文版),并在标准体系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有力地支撑了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也为我国专家参与智能电网国际标准研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随着智能电网内涵的日渐丰富,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将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为继续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智能电网标准研制工作,同时继续推动我国智能电网标准的国际化。
发展现状
过去几年中,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重点是发展规划、标准体系编制和标准制定、示范工程建设,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完成了300多项示范工程建设;在第二阶段完成了新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对于一些缺乏商业模式或缺少相应政策机制支持的技术,则仅仅进行了示范工程建设,如自动需求响应、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智能家居等。
国家电网公司在其服务区域内已建成智能变电站2000余座,累计实现用电信息采集2.9亿户,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00余座、充电桩2万余个,形成多个城际充换电服务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智能电网建设范围最广、实施项目最多的国家。
2016~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的智能电网建设将进入第三阶段,即引领提升阶段,工作目标是: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
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方面,2009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2010年推出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和发展路线图。之后,国家电网公司、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欧洲三个标准化组织组成的联合工作组(CEN/CENELE/ETSI JWG),德国标准化协会(DIN)与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的电气电子信息技术委员会(DKE),陆续发布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国家电网公司是唯一发布标准体系的电网公司。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抓住智能电网的发展机遇,在国际标准组织的战略管理层面、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三个层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舒印彪正式出任IEC副主席,公司发起并牵头编写了“大容量新能源并网及大容量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白皮书,参与了IEC智慧城市白皮书、微电网白皮书编写工作,并积极参与IEC输变电咨询委员会(ACTAD)、特高压战略组(SG2)、智能电网战略组(SG3)、电动汽车战略组(SG6)的标准化工作;发起并成立了IEC PC118“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项目委员会”、IEC SC8A“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分技术委员会”、IEC 120“特高压交流技术委员会”、IEC SEG6“非传统配电网/微电网系统评估组”,承担IEC PC118和IEC SC8A秘书处工作,担任IEC 120主席和SEG6召集人,为我国专家参与并主导智能电网标准制定创造了条件;公司专家参与制定的IEC“高压直流换流站可听噪声”“高压直流接地级设计通用技术导则”等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在IEC发起并成功立项“高压直流系统设计导则”“需求侧电源接入电网”“电动汽车换电站安全性要求”等3项国际标准。牵头编制的9项IEC标准和4项IEEE标准进展顺利。
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工作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扩大我国发展能源系统的海外业务、输出我国的电力技术奠定了基础。
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并没有停滞,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工作也仍在继续。美国NIST在《复苏和再投资计划》法案支持下组织成立智能电网互操作论坛(SGIP),曾组织各利益相关方对智能电网标准进行了研究,发布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在政府资金的支持结束后,SGIP并没有按计划解散,而是转变为会员制组织,继续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研究,协调和指导各标准组织的标准化工作,并支持美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订。
欧洲联合工作组在完成标准体系研究后也没有按照计划解散,而是成立了常设的智能电网标准协调委员会,继续协调欧洲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并代表欧洲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及国际间的智能电网合作研究。
IEC在完成智能电网路线图编制工作后,在SG3工作基础上成立了智能电网系统评估组(SEG2),随后成立了智慧能源(600869,股吧)系统委员会(SyC1 Smart Energy),由其负责完善智能电网标准,重点研究智能电网与供热、冷、气和交通系统的交互方面的标准。
此外,在与智能电网相关的技术领域,如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主要国家的标准化组织也在积极开展研究。如NIST已成立了信息物理系统工作组,并将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列入信息物理系统的重点应用领域,NIST也在开展各重点领域的大数据用例收集工作。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第三发展阶段中,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标准研制方面的发展目标是“完善标准体系、确保国际领先”,重点工作是完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推进智能电网标准的国际化。
机遇和挑战
新的发展形势为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机遇: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从国家层面组织、调动各方力量开展智能电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便于形成共识、共同推动智能电网工程建设;电力改革新方案的出台为实施智能电网发展环境下的需求响应及自动需求响应提供了可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推进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应用,提高电网资产管理和利用率,提高能源效率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标准化需求与技术发展相依相伴,智能电网新的发展形势对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新兴国家在国际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提供了更多机会。
新形势下的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就技术本身而言,智能电网的复杂性加剧,如:虽然大数据为实现智能电网发展目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大数据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大数据技术实施存在着诸多障碍需要克服,包括通信信息架构不满足一致性要求造成的数据上传困难;竖井状的系统结构和竖井状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数据获取困难;数据模型不统一导致数据融合困难以及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这不仅涉及到通信信息系统的改造和重构,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信息物理系统是支撑未来智能电网发展、实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方式而言,由于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和组织机构众多,需要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才能避免标准化工作的重复和标准内容上的矛盾。在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工作中,之所以出现了SGIP这样的论坛及系统评估组、系统委员会这样的创新性组织机构,正是因为智能电网标准是一个系统性课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合作。
就标准体系的研究方法而言,从既有的标准走向可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需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收集用例,提取功能,识别出标准需求;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对现有标准的继承,为此,需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研究现有标准过渡到未来标准的路径。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的结合,才能形成完善化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并综合制定出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技术路线。
在智能电网标准的国际化方面,我们也面临诸多挑战。过去几年我国在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交流、可再生能源接入、智能电网用户接口、电力储能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和竞争优势,同时也引起了欧美日等国家的戒备和抵触心理,使公司后续的标准国际化业务面临更大的阻力。
重点工作展望
为了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第三阶段的发展目标,我们应该启动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完善化研究工作,深入分析现有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适应性,重点补充与全球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信息物理系统、大数据等相关的标准,建立适合新形势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同时,应开展新形势下智能电网支持性政策研究,就政策、机制等向政府提出建议;在政策和标准化工作中,争取政府支持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还要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在IEC SyC1智慧能源系统委员会和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的标准化工作中争取发挥主要作用。在智能电网大数据、智慧能源、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积极准备提案。
借助过去几年在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化工作中已取得的优势,我们要尽早启动标准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提前谋划技术标准布局,加大资源投入,在新一轮国际智能电网标准竞争中争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