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推动西藏电网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西藏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11 浏览:

传承“老西藏精神” 肩负责任和使命

——访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晓明

本报记者 杨念黎

记者:您在西藏工作30多年,坚持传承和发扬 “老西藏精神”,您能谈一下您对“老西藏精神”的理解吗?

刘晓明:“老西藏精神”就是一种奉献精神。西藏高寒缺氧,地处祖国边陲,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缺氧对人的意志和身体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上世纪50年代,西藏交通不便,物资极其匮乏,那时候进出藏主要是靠公路,进藏或回内地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因此很多职工都常年未能回内地休假和探亲,所以身体也得不到恢复。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同内地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如果没有“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一代又一代西藏电力人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进藏工作的,和其他许多西藏电力人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

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的无私援助下,经过历代西藏电力人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西藏电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批援藏工作者参与西藏电力建设,一代代西藏电力人传承“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电力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

记者:西藏几代电力人传承“老西藏精神”,您觉得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刘晓明:满足西藏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用电的期盼,是西藏电力人传承“老西藏精神”的最大动力。西藏电力几十年的巨大发展,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全国电力无私援助,国家电力主管部门水电部、电力部、电力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公司、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一代又一代西藏电力人付出了巨大贡献、心血,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我们无怨无悔,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对得起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记者:国网西藏电力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您能谈谈和内地有什么不同吗?

刘晓明:西藏地处祖国边陲,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西藏地广人稀、高寒缺氧,电力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但用电的人口少、电量小,电力企业亏损严重。与内地最大的不同是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就是要服务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农牧民和各族群众,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西藏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能源和电力保障。

记者:未来,您对西藏电力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

刘晓明: 2014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赴藏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座谈,共商西藏电力发展大计,提出“构建西南同步电网、建设西藏统一电网,加快推进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的战略部署,对优化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推动西藏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节能减排和治理雾霾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西藏电网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十三五”期间,西藏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将在“十二五”基础上翻一番。将加快构建川、渝、藏西南同步电网,建设以500千伏为主网架、各级电压电网协调发展的西藏统一电网,实现藏中、昌都、阿里全区联网;进一步扩大主电网覆盖范围,由现在的58个县扩展到74个县及主要乡镇,从根本上解决我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及农牧民的用电问题;积极推进西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实现西藏清洁能源外送。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精神振奋。我们将继续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老西藏精神”,秉承西藏电力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推动西藏电网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国家电网公司创建“两个一流”、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西藏电力 西藏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