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1年至2014年9月,华中区域六省市火电机组平均发电负荷率总体介于70%~75%之间。其中,河南71%~72%;湖北72%~78%;湖南69%~81%;江西67%~70%;四川63%~72%;重庆68%~77%。湖北、湖南、河南、重庆相对较高,基本在70%以上,江西和四川相对较低,四年有三年低于70%。
从数据上看,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普遍不高,特别是江西和四川。下面,笔者结合此次工作开展情况,重点谈谈用电负荷率、火电旋转备用率、富余水电消纳、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火电机组启停调峰等方面对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的影响。
用电负荷率的影响。通常用电负荷率越高,火电发电负荷率越高,用电负荷率越低,火电机组调峰任务越重,发电负荷率越低。
2011年至2014年9月,河南省平均用电负荷率最高,在87%~88%之间,湖北在82%~86%之间;四川在80%~81%之间,重庆在82~84%之间,江西省最低,除2011年为82%外,其他年份均在78~79%之间。除河南和四川外,其他省市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高低排序与发电负荷率高低排序一致。河南是因为自备电厂太多,四川是富余水电太多。
分析湖北、江西、重庆近三年用电负荷率与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走势,可以清晰看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一般在汛初(如5、6月份)和汛末(如9、10月份)等用电负荷相对较轻而来水相对较好的阶段,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与用电负荷率走势一致性较差,火电发电负荷率一般较低。而在其他时段,总体来看,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与平均用电负荷率有较高的相关性。
火电机组旋转备用率的影响。旋转备用容量是为了平衡电网负荷波动与负荷预计误差而留的备用容量。按照《电力系统技术导则》,旋转备用率应控制在2%~5%。旋转备用容量过大,将直接导致机组发电负荷率降低,不利于机组经济运行。目前,各电力调度机构日计划编制粗放,在满足低谷不停机情况下,机组尽可能挂网运行,且发电负荷按机组容量平均分配,计划安排没有充分考虑机组运行经济性。
旋转备用容量过大,有外在情况突然变化(如集中来水)和发电企业不愿停机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厂网分开后,调度机构仍然保留在电网企业内部,发电机组是否经济运行和调度机构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同时需要增加工作量,调度机构缺乏经济优化调度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旋转备用容量预留往往过大。
从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与旋转备用率之间高度相关。
以湖北省为例,2011至2013年,火电机组旋转备用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发电负荷率约提高1个百分点。
富余水电消纳的影响。华中区域水电比重较大,富余水电消纳对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影响较大。从年度数据看,2012年和2014年,水电来水较好,产生了大量富余水电。为配合消纳,火电机组调峰情况较为突出,发电负荷率相对较低。如湖北省,2012年和2014年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分别为72.83%和73.24%,比2011年77.9%低4~5个百分点,比2013年75.68%低2~3个百分点。湖南、江西、重庆均呈现这个特点,四川省加上水电装机大幅增长,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下降幅度更大,2012年以后均在65%以下,2014年为63.21%,比2011年低约9个百分点。
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由于华中区域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小时远低于设计利用小时,大部分时段基本处于停用状态,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对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的影响较小。
抽水蓄能电站的利用一定要考虑整体经济性。一般情况下,利用抽水蓄能电站调峰提高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是不经济的,能耗排放更高,因为提高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节约的电煤成本根本无法弥补抽水蓄能电站25%的效率损失。只有在涉及富余水电消纳、顶峰能力不足、火电机组启停等情况下,使用抽水蓄能电站才可能更经济。
火电机组启停调峰的影响。迎峰度夏期间,系统调峰任务主要由火电机组承担,火电机组发电负荷率相对较低。但火电机启停调峰有利于提高发电负荷率,是否应该动用火电机组进行启停调峰,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深度调峰无法满足低谷富余水电消纳需求时,应该动用火电机组启停调峰。但前提是这样做的整体经济性更高,若消纳的富余水电无法弥补火电机组启停调峰成本,显然弃水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