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徐锭明:能源互联网推动储能产业革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7-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日前,“储能国际峰会2015”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峰会以“推动储能商业化”为核心议题,从政策解读、技术应用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

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在接受本网采访时指出,能源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我国的能源改革亦是势在必行,所以,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促进民族创新,推动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民族创新

谈及“储能国际峰会2015”的重要意义,徐锭明表示,峰会的意义不在于政策解读,而在于与国际储能同行们的交流学习,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唤醒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只有很多的胡思乱想,才能出来奇思妙想,所以我认为储能国际峰会最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即新科技将带来新文化,新文化将带来新世界,新世界将带来新视角,新视角才会带来新思维。”徐锭明如是说。

目前,在储能方面,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徐锭明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不能拘泥于原来的东西,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用别人的昨天解释我们的今天。对今天的掌控决定着对未来的把握,国外不可能把核心技术卖给我们,卖给我们的时候后面已经有一手了,所以储能界要看清这个事实,立足于自主创新,把我国的储能技术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抢占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制高点。”

能源改革已势在必行

我国储能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国家有一个总体的方案和路径,而日前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储能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徐锭明认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要具体落实国家对储能产业的规划。

目前,在储能领域,我国储能产业的人才太分散,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力量,因为国有企业没有精力搞研究,而民营企业又没有能力搞研究,但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能够集中精力干大事。所以,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引领和支持,把人才集中起来搞研究,要把“中国制造2025”中有关储能的规划具体实践和落实。

谈及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电改”),徐锭明表示,“新电改”有利于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有利于储能产业的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电力市场,打破垄断现状。

因为可再生能源是分布式能源,所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与智能电网更匹配。徐锭明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德国工业4.0”所要形成的能源体系即“分散生产、联网共享”,所以,未来,人人都是能源的生产者,人人也都是能源的消费者。“天上一片云,地下端相连,恢恢织成网,服务你我他,服务千万家。”

徐锭明强调,未来,我国的能源改革,要打破垄断,培育市场,发展市场,这样才能够推动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及储能技术的进步。

能源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的升温,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已成为能源界的共识。业界认为,能源互联网作为一次能源技术革命,互联共享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产业布局和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互联网基因高度开放的特性,也会推动我国能源行业的变革。当下的重点是要解决好储能的根本问题。

徐锭明也曾指出,与能源相关的六个方面都离不开储能:即节能减排离不开储能,绿色发展离不开储能,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离不开储能,地区能源安全离不开储能,能源互联网离不开储能,及社会智能化离不开储能。徐锭明表示,现在电力能源的特点是即发即送即用,只有把能源和智能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能源互联网。

“只有把能源和智能结合在一起,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能源,需要什么能源,谁需要能源,才能最终实现‘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时制宜梯级利用’。”徐锭明如是说。

这与“德国工业4.0”中所提出的“因能制宜、各尽其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我们要走低碳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道路,就必须要依靠能源互联网。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未来、了解现代化,我们需要从零到一的进步,需要颠覆性的创新。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能源改革 储能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