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山东电科院:打响特高压技术支撑攻坚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5-07-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期,特高压建设大规模展开。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作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业务技术支撑单位,凡事走在前面,时刻准备着,为特高压入鲁提供最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服务。

7月23日,山东电科院完成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山东段66基钢管塔的制造质量监督检验,发现多处焊接质量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国网山东电力的安全嘉奖。

“这是我们加速提升技术支撑力,全面助力特高压建设,打响技术攻坚战的行动之一。”山东电科院院长苏建军说。

超前调研培训 不打无准备战

为提前做好特高压工程相关技术储备,山东电科院多次到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多个院所进行调研交流,并到浙福特高压浙中站主变交接试验现场观摩,参加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电气设备特殊交接试验工作总结会议,对工程的调试分工、交接试验、技术监督工作都有了全面的掌握。

山东电科院副院长赵岩介绍说,我们多人次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特高压技术”“特高压交流工程主设备现场交接试验技术培训”等培训班,全面提升特高压技术能力。为了做好充分准备,开展1000千伏济南站调试及技术监督工作,该院还开展了专题培训,使技术人员加强了对稳态过电压控制装置、失步解列装置、快速失步解列装置等特殊装置的了解,总结了以往500千伏变电站调试的经验教训并详细分析了1000千伏设备调试特点。

3月10日,该院还与中国电科院就特高压工程加强技术支撑交流与合作,加快协同支撑工作机制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签定了《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双方组织保障、任务分工、资源投入等工作,以及成立了联合监造项目部,定期开展交流培训,畅通信息渠道等协同支撑工作机制。

科学规划分析 保证稳定运行

针对特高压接入后山东电网面临的紧迫形势,山东电科院对2016~2017年山东电网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重点计算分析了“特高压入鲁”对山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特高压入鲁’使山东电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做好电网规划滚动校核工作,提前谋划。”山东电科院副院长刘洪正指出,“根据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接入时序和方式的不同,我们滚动优化了山东电网输电网架结构和重点工程建设时序,对于保证外电‘落得下、用得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分析特高压交流投产对山东电网的影响,并为下一步技改、基建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山东电科院开展了锡盟外送、山东受电、阻尼特性、短路电流、电磁环网开环等分析工作,指出了特高压交流投产后山东电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了过渡期山东电网设备改造更换、规划调整和重点基建工程建设时序建议。

山东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系统技术室主管麻常辉说:“目前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已开工,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该工程投产对山东电网的影响,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确保特高压交流投产后山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装备技术精良 确保助力支撑

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线路是山东省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山东电科院高度重视,积极利用自身在电网金属材料检测、物资抽检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提供检测技术服务,保障特高压线路建设的工程质量。

1月23日~25日,山东电科院组织技术人员对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设备进行了出厂验收,为做好特高压工程调试打下坚实基础。此次验收的特高压串联谐振试验装置与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将用于开展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中主变耐压与局放、封闭式组合电器耐压等试验项目。山东电科院严格按照标准规程与技术协议要求,现场进行了串联谐振试验装置全电压试验与1.1倍耐压试验,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局放与温升等试验项目,全部试验项目均达到标准规程与技术协议的要求。

为保证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设备质量,自5月19日开始的1个月,山东电科院派出技术骨干进驻山东电力设备公司,扎实开展特高压主变和电抗器的驻厂监造。

1个月以来,山东电科院驻厂监造人员依据1000千伏主变/高抗设备监造实施细则及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对外购件入厂、生产、试验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并仔细分析排查计划与生产进度的差异性。对监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监造相关会议,提出整改措施。按照监造工作要求,按时向国网交流部报送监造工作日报、周报。

山东电力设备公司共为1000千伏济南站制造4台主变、7台电抗器。目前,4台主变全部开工,7台电抗器开工5台。第1台主变于6月8日顺利完成温升型式试验后进行试验后静放,于7月5日已经开始进行出厂试验。2台电抗器线圈绕制完成,正在进行电抗器铁芯饼装配。

分享到:

关键字:山东电科院 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