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7月22日,国家电网公司和国际能源署(IEA)在北京联合举办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话题,特别是在如何支持可再生能源更好发展以推动能源革命的实现方面展开讨论。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开发成本在逐渐下降,这样就使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越来越受到投资人的青睐。所以在未来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有很多优惠政策的国家以及融资成本比较低廉的国家,将会刺激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负责人保罗·弗兰克尔在会上表示。
能源绿色转型带来更多商机
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推动是重要力量。从欧美一些国家到我国都是如此,世界能源形势和环境变化让可再生能源发展有了巨大空间。
“我国正在从实现经济梦向实现生态梦转变,未来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是全社会的共识和愿景。”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表示。
国际上一些机构提出能源愿景,到2050年,要使化石能源只占到整个能源结构的12%到20%,而可再生能源占到整体能源结构的65%到79%,这将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业内将其称为未来的能源革命。如果目标实现,将会对整个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化还有空气质量等起到革命性的改变,也给可再生能源带来无限商机。
王仲颖指出,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这确实会让整个能源的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供应将由低碳能源组成。另外,在未来15年间有60%的新增能源将会是可再生能源,而且这些可再生能源大都是在中国、美国和印度等国家发生。
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在加速。据国家能源局7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清洁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6%,约占全国发电量的22.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要为绿色能源保驾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很多国家都采取资金补贴的方式运行,但在快速发展之后,会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一个行业的发展动力,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探索利用绿色融资方式来更好地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成为业内越来越高的呼声。
“在迪拜还有埃及,最重要的就是私人商业银行的参与,私人商业银行相信我们。”保罗·弗兰克尔说。
据资料显示,目前国际上的一些绿色金融已初具规模。比如美国的绿色基金从2007年到2010年增长了一倍多,提供了大量绿色产业的融资。另外还有标准普尔全球清洁能源指数、纳斯达克美国清洁指数、FTSE日本绿色35指数等。
保罗·弗兰克尔表示,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融资仍然是来自于商业银行。很多金融机构认为可再生能源是有风险的、昂贵的,技术上是不可靠的,所以提出要很高的利率,如果以这样的方式经营下去,是不可能实现有效融资的。
融资难成为国际清洁能源发展的通病,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依然很少。
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近期举行的一个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仍缺乏绿色投资的激励机制。他表示,我国未来需要每年2万亿元以上的绿色投资。但是,目前政府年度预算只能拿出3000亿元左右投入到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在全部绿色投资中,预计政府出资只能占10%~15%,其余的85%~90%需要民间出资。
马骏建议,绿色投资不仅要靠债权融资,更需要股权融资,而政府也要以某种方式参与绿色产业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近期举行的“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专家研讨会上指出,全面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是实现国家绿色转型的基石,并指出绿色金融改革需要优先突破的五大领域,即绿色银行、绿色债券、绿色PPP、绿色基金和碳金融。
业内专家指出,金融行业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合作,如何让我们的资金流动起来,可以用到真正有绿色效应的事情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应该让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新兴的能源领域,投入到如何让能源更清洁的行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