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甘肃并网控制技术引领新能源发展独特模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河西走廊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座座发电风车和一片片光能发电板,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总被过往游人纳入相机镜头。但在发电专家眼里,因为无法解决风光电生产时的稳定性和传输过程中的电网安全等问题,它们往往“中看不中用”。今年,随着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承担的两项国家863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过去面临的难题得以完美破解,并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国家新能源发展的独特模式。

近年来,我省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光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但在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了严峻的技术挑战——风大风小、光强光弱的随机性和不可控制性使得发电量波动颇大,容易引发风光电脱网。2011年初,酒泉地区就曾连续发生多起风电脱网事故。为避免此类事故,欧美国家采用了分散入网、就地消纳的发展模式。然而在我国,因为可开发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用电负荷大部分集中在华北、华中、华东,所以新能源发展无法完全复制这种模式,只能走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的发展之路。

针对这一挑战,2011年12月,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牵头,整合了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启动了第一个国家863项目课题研究——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一年之后,又启动第二个863项目课题研究——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国网甘肃电力风电中心主任汪宁渤,将这两个国家863项目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驯马”。第一个863项目作用,类似于建起一座跑马场,让马群在跑马场内驰骋,不至于失控;第二个863项目作用,就是给每匹马套上笼头,把马驯服。一旦这两项国家863项目涉及的技术难题被攻破,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发电和输送就能像常规电源一样安全稳定。

经过研究人员3年时间艰苦攻关,这两个国家863项目日前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据统计,这两个项目共申请专利226项(其中国际专利15项),授权专利32项,36项软件著作权;研发并建成了包括1个调度中心站、40个协调控制子站、53座风电场、18座光伏电站、4个火电厂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光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具备覆盖河西走廊100个风电场(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和100个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的控制能力,实现了对新能源电站的可测、可控、可调,多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美模式的中国新能源发展之路。

针对我国在新能源发展领域的这两项技术突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在实地考察之后评价说,中国在新能源制造、并网控制等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并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