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海礁岛上的守望者:浙江移动东海深处建设4G基站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时间:2015-09-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浙江嵊泗县以东68公里的东海深处有一个名为“海礁”的小岛,这里是中国领海基点之一。

海礁岛就像一块硕大的礁石,没有泥土、没有植被、没有水源。这里虽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岛外的12海里是我国的领海。在这里建立通信基站意义非凡。

这里又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中国的外国的各种船只一进入这个区域马上就能收到手机信号。

要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建立基站,看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有这样一群人却完成了这个mission impossible。

由于整座小岛没有路,礁石既湿滑又陡峭。背负着沉重设备器材的工作人员要靠手脚并用才能爬到山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为保证施工进度,只要气候条件允许,基站没有停过一天工,就连大年三十也不例外。经过长达7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艰难的任务。

一座总投资450万元、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的新基站在岛上巍然屹立,远远望去,基站宛如一位钢铁战士日夜守护着祖国的神圣领海,护卫着过往的船只、渔民和来自各地的观光游客。

基站建成后,需要定期维护。

杜晓东是中国移动嵊泗分公司基站维护员,他的兄弟们更喜欢叫他“阿杜”。

2015年8月4日早晨,他率领各专业的15名工作人员出发,对海礁基站进行例行维护。这样的维护一年要做4次,加上基站设备维修,他平均一年要上海礁基站8次左右。除了例行的维护工作,这次上岛维护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4G逻辑站。而仅仅在嵊泗县,像海礁这样的超远基站就有三个。

阿杜告诉我们:今天的运气非常好,天气很棒,没什么风,而且这次租到的船也比较大,路上会比平时舒服一些。

从嵊山岛到海礁大约有20多海里,如果租的船比较好的话,也要行驶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如果比较老旧的话,那就至少需要3个小时以上。

出海的时候,船只摇晃得厉害,若是平时很少坐船的人,估计能把整个胃都吐出来。曾有一位参与基站设计的杭州籍工作人员,第一次随队到岛上查勘就吐得一塌糊涂,一上岛人仿佛还在摇晃之中,站也站不稳。

前往海礁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除了要克服晕船外,还要小心风浪。若是当天风大浪大,船老大一定不会出航的,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稍有不慎,一个浪就可以轻易把一艘船拍碎在礁石上。有时,若半途天气不佳,船老大也会毅然返航,甚至有时到了海礁岛也无法登岸,只能在船上望岛兴叹。

据阿杜说,2011年的时候,有一次运气特别坏,路上来来回回折腾一个星期才勉强上岛。当然登岛只是一个开始,有时候等完成了维护工作,海上起风了,他们就会被困在岛上,有时一困就是两三天。

有次海上突然刮起九级大风,被困的施工人员只得在礁石上相偎过夜。深夜,狂风裹着一个又一个巨浪,重重地拍打在礁石上,那惊心动魄的情景犹如上演了一部好莱坞灾难巨片。每个人都被浪花淋得湿透,冻得瑟瑟发抖。

眼前就是海礁岛了。

这里没有码头,所谓的靠岸就是用船头顶住礁石,然后靠船只的动力让船尽量保持平稳。

岛上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上千斤油料及设备只能靠肩挑人扛送到基站。

一天下来,人累得不行,躺在被太阳晒得滚烫的地上动也不想动。

阿杜告诉我们,别看铁塔这么坚固,其实人站在上面就跟筛糠一样,摇晃得厉害。

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到了上面根本站不起来,更不要说进行维护作业了。

看着眼前的铁塔,我是怎么都没敢爬上去,只能看着阿杜他们在上面忙活。

在海风和太阳的腐蚀下,很多固件都需要经常更换,两个月时间就能把钢钉锈成一堆烂铁。

这次是开通4G逻辑站,所有的天馈系统都需要专门铺设。

为了让附近渔民手机的信号更好更稳定,与陆地联络更快速,大家低头卖力地做着基础铺设工作,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却没人叫苦。

在这样光秃秃的海岛之上忙碌一天,你会发现疲劳还不是最大的敌人。

8月的太阳是很毒的,暴晒一天之后,所有工作人员的皮肤都开始出现蜕皮的现象,有的甚至直接晒出了水泡。

忙碌了一天,准备返航的时候,已是傍晚6点多了。

太阳逐渐西沉,但最危险的旅程其实才刚开始。

这里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数十万吨级的国际货轮会在这里经过。

如果不能在太阳落下前赶回去,晚上的航行就需要特别小心了。

显然,今天我们是无法做到了。太阳逐渐消失在大海之上,漫漫长夜开始了。

此时只能依靠船老大的经验,将我们带回大陆。

回望基站,系统成功铺设,维护工作也顺利完成,一切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分享到:

关键字:通信基站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