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政策放开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爱卡汽车 发布时间:2015-06-16 浏览:

2015年6月4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自7月10日起,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将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许多车企纷纷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投入,无论有经验的前辈还是从未触及的新人,都开始动起手来,纷纷加大新能源车大军,公布新能源车计划,其中包括老前辈比亚迪北汽,还有“新人”力帆汽车等,今天的文章中,爱卡汽车就和网友们一起解读一下近期各大车企的新能源计划。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市场持续升温 销量与政策共催新能源汽车发展

在介绍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和网友们分享一组数据,这组数据与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陆续加大筹码有着紧密的关系。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据汽车销量数据显示,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91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9922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923辆,同比增长近4倍;纯电动用车生产2832辆,同比增长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431辆,同比增长36%。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中国目前的状况已经和起步的时候截然不同,许多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再加上政策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仿佛看到新能源汽车美好未来正在向我们快速靠近,国家贯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方针在预期的道路上飞速前进。

比亚迪新能源车“7+4”战略 投资110亿元

说到新能源汽车,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先提提“老前辈”比亚迪。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发布新能源车“7+4”全市场战略布局,“7”代表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港口。

比亚迪汽车2014款秦

比亚迪汽车2014款秦

从这个计划中我们也看到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或者说野心也不足为过。按照比亚迪的“7+4”全市场战略布局,中国道路交通所有领域将全部有比亚迪电动车的身影,可以说这个布局的触角笼络了所有道路交通领域。

比亚迪汽车2015款唐

比亚迪汽车2015款唐

2015年5月18日,比亚迪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经开区签署合作备忘录,确立将总投资50亿元的电动卡车及特种车项目落户雨花经开区。电动卡车及专用车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现已开工建设,投产将在一年半以后,该项目是比亚迪电动卡车及专用车全球制造中心,含整车及相应配套零部件,2016年将达产2500辆,规划至2020年达5000辆年产能,2025年扩建到10000辆年产能。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至此,比亚迪在长沙的总投资将超过110亿元,将建立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基地。其中,60.23亿元将用到扩充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项目,新增动力电池生产能力6Gwh/年。另外50亿元将用于双模汽车、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及相关基础平台的研发。

2北汽新能源“卫蓝众享A+计划”

除了比亚迪之外,另一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这丰富经验的“前辈”就是北汽。早在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北汽新能源同中央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环保局等共同启动了“卫·蓝先锋”行动计划。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卫·蓝先锋”行动计划主旨向社会各界倡导和号召绿色出行,依托互联网推出体验式营销,在天津、青岛、苏州、杭州上海长沙深圳等全国十个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广城市推出1元体验1天,最长3天的EV150纯电动车体验活动。

北汽新能源2014款北汽E150 EV

北汽新能源2014款北汽E150 EV

时隔一年后的2015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北汽新能源在汽车博物馆进一步发布了“卫蓝众享A+计划”。我们都知道,一年前的“卫·蓝先锋”行动仅仅停留在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上面,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显力道还是不够的,而“卫蓝众享A+计划”恰恰是后续力量的延伸。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卫蓝众享A+计划”中指出,北汽新能源将携手庞大汽贸、中信国安、经开投资、北京停车协会、Ucar科技、一度用车、北斗新能源等各方代表,联合成立了分时租赁联盟、电动物流联盟以及充电场桩联盟。同时,北汽新能源与第一电动研究院合作,将于2015年10月推出“电动出行指数”,包括上牌量、充电量、充电桩密度和询盘量等数据,每月5日公布。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其中,分时租赁联盟整合中进、宝驾、一度、建元资本等发起单位资源,将租赁业务的资源整合放大,推动共享信息平台的成长,将有效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客户认可度低、企业短期盈利难等问题,助推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电动物流联盟由北汽新能源携手庞大、一度、北京市快递协会等共同发起,打造电动物流车分时租赁平台,为物流需求方提供经济、便捷、安全、环保的服务,将纯电动用车加入城市物流市场的竞争,让城市物流不再成为市民眼中的污染黑洞。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充电场桩联盟则是北汽新能源联合金地集团、蓝景丽家、北京停车行业协会等场地方,通过“你出场地我建桩”的利益众享模式,建设充电场站,打造车、场、桩的分布式智能充电系统,解决电动车用户最大的充电痛点,提供经济、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

3大众联手上汽发展新能源车

大众联手上汽发展新能源车 首款车型基于朗逸打造

2015年6月3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关于上海大众汽车安亭基地升级改造及纯电动技术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投资65亿元人民币,用于上海大众汽车安亭生产基地的升级改造,包括新建采用无中涂水性涂装工艺的油漆车间等。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改造完成后,安亭生产基地将形成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制造体系,产能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大众品牌全新C级车也将于2016年在上海大众安亭基地投产,进一步丰富企业的产品系列。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上海大众安亭基地    此外,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还将继续在纯电动车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双方将投资12亿元人民币,支持上海大众汽车开发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 据介绍,该车型将基于Lavida朗逸进行开发,计划于四年内在安亭基地投产。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未来4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有超过15款新能源车在中国本地化生产,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型。如今伴随着新能源 车及其配件的本土开发,大众汽车集团将进一步提升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并将加强在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工作。

力帆启动i.Blue 1.0战略 2020年推出21款新能源车

2015年6月8日,力帆汽车新能源战略规划i.Blue 1.0正式启动,将在2020年推出21款新能源车型。而在之前的5月26日,力帆股份发布了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目的就是为了构建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战略。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说到i.Blue 1.0战略,具体内容包括“新蓝产品”、“深蓝能源”和“泛蓝生活”三大核心计划。“新蓝产品计划”将从包括电机、电控、电池、新材料、物联网、车联网等新能源领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生态链的深度布局。产品覆盖包括“国民车”和高端性能的纯电动和混动产品,实现“823”计划。所谓“823”计划,就是平均每8度电行驶100公里、综合油耗小于2升/100公里及换电时间少于3分钟的性能目标,迅速普及电动汽车在全国的使用,用“国民车”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发展。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深蓝能源计划”是建立以车联网和物联网为纽带的力帆能源站和换电模式,彻底消除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忧虑”和“电池恐惧”。在不改变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前提下,实现3分钟轻松换电,使换电像加油一样轻松便捷;同时利用更科学的能源使用方式,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消费成本降低。以物联网为依托,依靠换电和电池租赁等服务,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分享、共享,以及金融的介入和支持,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车”。

解读近期各大车企新能源计划

力帆预计在今年内建设13个能源站,其中重庆8个,上海2个,河南3个。未来五年,在全国共建成500座能源站,覆盖全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华中等主要城市。

力帆汽车2014款力帆330

     2014款力帆330    “泛蓝生活计划”是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长租、短租和分时租,改变消费者用车习惯和出行方式。用户可以在指定地点实现远程预订、手机解锁、随时还车和移动支付等用车服务。据力帆表示,力帆拟在重庆、上海、河南等地开展新能源电动车租赁业务。至2020年,实现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规模,这样的规模将减少约200万吨碳排放。首先投入租赁用车的力帆330EV。

编辑点评:我们看到,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即将实施之际,很多传统车企已经陆续在新能源车领域有所行动,这无论对车企还是社会乃至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消费者对于环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能接受和喜欢新能源汽车,相信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不断发展壮大。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