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20日,比亚迪以“新能源·新未来”为参展主题,携旗下唐、宋、元、商等新能源车亮相上海车展,并正式发布了新能源车“7+4”全市场战略布局,誓将电动化进行到底。细心留意观察会发现,本届上海车展比亚迪最大的特色是全线新能源汽车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视,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比亚迪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
■两条路线并行 多领域开拓
“目前来说,比亚迪还是坚持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路线同时发展。”比亚迪汽车公司公关部经理杜国忠对于本届车展全线新能源汽车解释道,这样主要是突出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视。在车展亮相的中型双模SUV宋、紧凑型双模SUV元全球首发,宋、元和唐都属于比亚迪542战略车型。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规划非常清晰:主要是“7+4”的布局,“7”是指公交车、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这些常规领域,“4”是矿山、机场、港口、仓储等特殊领域。“比亚迪力争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替代。”杜国忠说。
比亚迪F3DM是DM的一代,到秦变成了DM的二代,到唐、宋和元是DM的三代。据杜国忠介绍,比亚迪秦、唐、宋、元这几代产品,每一代汽车性能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的趋势是汽车安全性的提升和汽车能耗的下降。此外,汽车的动力性能也在逐步提升,“百公里油耗控制在2升以内,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除了秦百公里加速为5.9秒,唐、宋和元百公里加速达都到了4.9秒。”杜国忠说。
■不做微型车营销以活动为主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可以看到很多车企都推出了小型电动车,以众泰为例,其新能源产品大多为小型车,北汽也推出了一款小型车,但比亚迪在这一领域还未见有所行动。
杜国忠表示,比亚迪的车型从MPV、SUV、房车会越做越大,今后比亚迪会全线覆盖,大街上看到任何一款车型都可以是电动汽车,唯独微型电动车目前还未进入规划领域。“微型车的利润较少,生产销售并不划算。”杜国忠说。
此外,国内民营企业在营销方面投入不是太大,毕竟没有合资企业财力雄厚,因此,比亚迪基本以活动来拉动营销模式,秦和唐都以活动的形式加以推广,并且注重媒体人的体验。
■升级产品性能降低电池成本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8研究所电池专家肖成伟看来,比亚迪电动车还有很多可优化的空间,以秦为例,秦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二代秦可以采用三元材料; 电池的比能量或者功率也有升级换代的空间; 车身减重方面也还有优化的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对肖成伟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汽车的性能包括驾驶性能,表现为动力加速方面的能力; 经济性表现在油耗、碳排放、安全性以及乘坐舒适性等方面。另外一个技术路径就是减重,车辆越重速度越慢,所以在减重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殷承良认为,汽车电动化的根本是提高电机和电池的水平。因此,不断提高两者的性能是比亚迪未来着重发展的方向。
电动汽车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电池的成本,电池成本降不下来,电动车的售价就不可能降低。在成本控制方面,比亚迪一向做得很好,其中一大法宝就是规模化生产。
电机、电控和电池达到一定规模,成本会降低很多。杜国忠介绍说:“根据我们的测算,一年达到10万辆电动车产量,成本可以降低一半。成本降低了以后,即便没有地方补贴,价格对用户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折算下来和补贴差不多。”
比亚迪是从电池起家的,在动力电池方面经历过很多试验。杜国忠表示,最终把材料确定为磷酸铁锂,是考虑到其集成性能好,也是成本、安全性等综合考虑的结果。
肖成伟认为,除了以规模生产的方式降低成本外,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开发出不同的电池体系,不断寻找性能、价格等最佳匹配点。松下18650电池目前来看是经济性最好的,从技术指标可以接受,价格也能够接受,也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它的难度在于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的难度非常大,要求非常高的,因此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使用18650电池。
可以看出,电动车的普及难点之一就是高昂的价格,比亚迪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在营销领域,都非常注重成本的控制,而且对于未来的发展,比亚迪也有极为清晰的规划,这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