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移动欲借平台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关村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北京时间5月25日,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在上海嘉里大酒店介绍了全球首个物联网专用网络,面向交通,无线,汽车,穿戴等多个行业,希望凭借大平台,多用户的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环境。

中国移动欲借平台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
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平台运营部副总经理何渝君

据 悉,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用网络耗时两年研发,经过半年时间的商用,合作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面向领域包括交通,电力,环境监控,工业监控,无线金融,穿 戴式设备,车联网和家居。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平台运营部副总经理何渝君表示,“我们要做的不是连接一切,而是从连接开始,踏踏实实做平台,连接各行各 业。”

中国移动欲借平台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
中移物联网打造开放平台

据 了解,这一物联网专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各类物联网终端,网络层是运营支撑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和基础网络系统,接入网为 2G,3G和LTE网络,应用层则是电力传输,航海运输,交通设备等。与其他物联网提供商相比,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拥有“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丰富的码 号资源,灵活计费,高质量的网络,用户自主管理,通信连接管理,终端管理七大优势。

中移物联网称,该公司的物联网专网将开放运营平 台给用户,让后者自行管理,可以随时掌握SIM卡的状态,并且不需要收取漫游费,针对不同的号段会提供语音和短信需求,而专属的核心网元也可以提供比一般 网络更高效的服务,通过WNP协议,用户能够进行远程操作,比如唤醒设备等。

中国移动欲借平台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
为可穿戴式设备提供解决方案

为 此,中移物联网还打造了“云管端”专网体系。“云”是指开放平台,这里会提供7大类30种API,帮助用户设置,并且会有数据分析,网络诊断等服务。用户 购买SIK卡之后会分配密码,登陆管理平台,即可查询流量,短信实时状态,智能SIM卡可以具体判断问题,一键修复更快地解决问题。这意味着,用户将自主 定义使用规则,使用更有效率。中移物联网拥有全国最大 的GSM网络,年底基站总数量会突破100万,打造全球最大的TD LTE网络。

“管” 即智能管道,其提供了一套专业方案解决数据网络安全问题,对远程终端进行唤醒,升级等操作,实现语音,短信,流量数据传输,支持网络状态监控。至于嵌入终 端,则为跨国合作提供了基础,中移物联网与沃达丰,Docomo等国外运营商合作,可以跨国切换空中写卡,让跨国生产跨国销售成为可能。此外,与T- Mobile,意大利电信,AT&T的合作也在商谈中,今年还会与GMA谈判。

中国移动欲借平台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
车联网解决方案

中移物联网称,3G时代车企使用的是WCDMA, 多选择与联通和电信合作,而在移动新建TD SCDMA网络之后,这些企业在去年开始又转向与移动合作,包括安吉星(无线服务商),雷诺和比亚迪“秦”, 与北汽合作的车型已经上市销售,与奥迪等国际厂商也在商谈中,这也体现了跨国跨运营商写卡的优势。至于语音回落到2G影响呼叫的问题,等到VoLte建成 之后就会解决。

何渝君还谈到了物联网的生态环境,从OneNet可以辐射到环境监控,轻应用,智能楼宇,物流跟踪,车联网,节能减排,智慧农业等。说到OneNet,其所拥有的数据会经过网关等上传至平台域,再到最上层生成应用,这里涉及了第三方应用平台和应用孵化器。

中国移动欲借平台优势构建物联网生态
物联网业务形态现状

中移物联网介绍称,OneNet涵盖泛连接,云平台,轻应用,大数据四个方面。其中,泛连接支持多种网络接入协议,可接入各种物体,如智能家居,汽车,穿戴 式设备,行业终端等;云平台则专注物联网PaaS云服务,满足了原型开发,产品商用和运营管理;轻应用提供了应用业务孵化平台,5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个应 用,从而进行分发;大数据则负责分析数据。日常生活中,人开车回家,门口的摄像头拍到画面后将指令传到大门,门打开后自动亮起客厅内的灯光,激活空调等电 器,这些都体现了信息的连接和交互。

中移物联网表示,做开放平台就要有第三方的精神保持中立性,中国移动拥有数据公信力,10多亿 的用户基数也带来了责任意识。未来,将从连接人与人,向物体方面转型,这一过程会全面开放并且免费。此外,中移物联网表还与创客们进行了合作,推出了开放 社区,“虽然经营时间短,但是我们给予了充分重视,对网络接入和代码均提供了便利。”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移动 物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