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3年和2014年,太原先后被列入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但这样的尚方宝剑,却并没有换来太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春天。
利好政策不断
“试点城市”花落太原后,包括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纷纷出台。太原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享受最高达8万元的购车补贴,而且免征车购税、上牌费用,甚至连停车都可以享受特殊优待。不久前,根据山西发布的《山西省新能源汽车营销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以销售发票载明时间为准),实现终端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均可申请营销补助资金,最高可达5万元。
驾驶费用低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之一,使用电动汽车每百公里的电费大概是5到6元,而如果换成普通燃油汽车,油费将是前者的十倍。正是基于这样特点,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今后国家着力推广的汽车发展方向。
市场销售不尽人意
与利好政策的“一片红火”相比,真实的市场却不尽如人意。尽管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但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里,却很难见到新能源汽车的踪影。山西某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经理周伟韬介绍说,“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今年市场更不好,一个月也卖不出去几辆。享受国家补贴后,他们的中级车也就卖四五万元,车辆配置与燃油汽车也不相上下,但仍然卖不动。”
太原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点,散布于建设路、学府街以及新晋祠路一带。与众多装修豪华的品牌汽车4S店比起来,新能源汽车店面少、规模不大,找起来都比较费劲。据了解,剔除满地跑的“电动自行车”,太原真正的新能源家用汽车保有量不到一万辆,大大低于发达城市,就是与周边的郑州、西安等城市相比也落后不少。尽管这两年地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力度不小,但市场实际的增长速度也低于预期。
为何难推广
“没有配套设施建设的跟进,政策再多也没人敢买,”周伟韬说,影响太原人买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因素,是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太大。比如说,充电设备不完善就是一大硬伤。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一般在100公里到160公里,如果没有方便快速、随时可用的充电设备,车主活动范围一大,就有“被扔路上”的风险。目前在太原尚未形成覆盖面广、方便有效的汽车充电网络,仅有的几十个公用充电桩也已老旧残破,难以工作。
省内消费者对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习惯、消费信心尚未形成,市场需求没有拉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尤其是车辆续航里程、使用维修等方面存在较多顾虑,消费者购买欲望不强。
尽管太原已经提出了多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硬指标”,比如今年要建设11个充换电站、1750个公用充电桩等目标,但目前仍然停留在规划阶段,变成现实仍需要一段时日。
如何破除消费路上的这些阻碍,让新能源汽车真正开进百姓家门?作为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太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